“法治建设”构筑了社会运行的刚性规则和底线保障,而“德治教化”则致力于塑造社会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认同,为法治提供内在的伦理支撑和文化滋养。它如同阳光雨露,润物无声地滋养着社会肌体,提升着文明的温度与高度。清州在经历了价值观的混乱与重塑后,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唯有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真正的善治。一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德治教化”工程,在清州全面而深入地展开,其目标是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筑牢清州长远发展的思想道德根基。
这场“德治教化”的实践,是一场触及灵魂、关乎长远的文化与精神重塑运动,它注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路径一:核心价值的“融入贯穿”与“落地生根”
将宏大叙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清州实践,使其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 “融入日常生活”的场景化营造: 在公园广场、车站码头、商业街区、公交车身等公共场所,精心设置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公益广告、模范事迹宣传栏,让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感知核心价值观。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百姓宣讲团”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感人的故事,阐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其不再抽象。
· “融入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 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的修订中,鲜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例如,将诚实守信、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内容纳入社区公约,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企业评先评优中,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作为重要考察内容。
· “融入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深入挖掘清州历史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爱国传统、诚信故事、孝道文化,如整理清官廉吏事迹、修复相关历史遗迹,将其作为德治教化的生动教材。利用本地传统戏曲、民间艺术等形式,创作编排弘扬真善美的文艺作品,让核心价值观借助地方文化载体“活”起来。
路径二: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领”与“群体效应”
榜样的力量是德治教化的鲜活载体和强大引擎。
· “时代楷模”与“身边好人”的持续选树: 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建立覆盖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资源库。不仅宣传其感人事迹,更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和成长轨迹,使其可亲、可敬、可学。组织模范人物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行巡回宣讲,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
· “行业标兵”与“岗位先锋”的带动作用: 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在政务系统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在医疗系统开展“最美医生护士”评选,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在商贸领域开展“诚信商户”评选等。这些来自本行业的榜样,其示范作用更具针对性,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追求卓越。
· “媒体融合传播”放大正能量效应: 整合报纸、电视、广播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德耀清州”、“暖新闻”等专题专栏,对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和持续跟踪报道。制作播出典型事迹的微电影、纪录片、短视频,利用全媒体手段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路径三:诚信体系的“构建完善”与“褒奖惩戒”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诚信是德治的基石。
· “政务诚信”建设的率先垂范: 建立健全政务信用记录、信用承诺和信用评价制度,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朝令夕改等失信行为。对因政府失信导致企业、群众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进行赔偿和问责,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
· “商务诚信”体系的覆盖与联动: 完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机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广泛应用信用报告和信用记录,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 “社会诚信”与“司法公信”的相互促进: 将公民道德失范、违法行为等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探索。加大对虚假诉讼、作伪证等诉讼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通过司法个案的公正裁判,彰显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引导社会成员重信守诺。
路径四: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与“道德实践”
德治教化需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并搭建实践平台。
·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入: 将心理健康服务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企业开展员工心理援助计划(EAp),在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重点关注青少年、老年人、特殊困难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平台作用: 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文明实践活动。这里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课堂,更是践行道德、服务他人、提升自我的平台,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重要阵地。
· “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与品牌化: 健全志愿服务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激励回馈等制度。打造“爱满清州”等志愿服务品牌,围绕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支教助学、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成效与深化:
“德治教化”的春风化雨,正在悄然改变着清州的社会风气。公共场所秩序井然,礼让行人成为司机习惯;邻里纠纷减少,互助友爱增多;商家更注重信誉,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干部更加注重官德修养,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升。一种向上向善、明德惟馨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李正峰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为清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赵晓颖在观察了清州社会风气的变迁后写道:“德治教化,如同在法治的骨骼上生长出血肉,赋予城市以温度和灵魂。它让冰冷的规则内化为温暖的自觉,让外在的约束升华为内在的修养。这种深层次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水位,更与‘法治建设’一起,共同为清州实现更高程度的‘自治强基’——即激发社会内在活力、实现基层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铺平了道路,准备了条件。”
这日益浓厚的道德氛围和不断提升的市民素养,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激发基层活力,最终实现“自治强基”的治理格局,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标志着清州的社会治理正在向更高形态演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破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