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求贤令》以朔阳城为中心,迅速向周边州县乃至更远的地方扩散。告示上“不分门第,唯才是举”、“凡通晓政务、刑名、农桑、水利、工巧、算数者,一经考核,量才录用”的字样,在乱世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巨大波澜。
朔阳城新设的“招贤馆”前,一时间门庭若市。有衣衫褴褛却目光清澈的落魄书生,有手指粗糙但精通稼穑的老农,有善于营造的工匠,甚至还有通晓律法的胥吏。长史杜衡亲自坐镇,与法曹方直、功曹裴文等人一起,对前来投效者进行初步的问询和考核。
这一日,馆内来了一位特殊的年轻人,名叫陆明,自称来自江南,曾游学各地,对漕运、仓储颇有心得。他虽年轻,但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对杜衡提出的几个关于粮秣转运、平抑物价的问题,对答如流,甚至提出了利用灵州附近黄河水道进行短途漕运的构想,令杜衡大为赞赏。
“陆先生大才,眼下我朔方正缺此等实务之才!请暂居馆驿,不日林帅归来,必当重用!”杜衡亲自将陆明送出馆外。求贤令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为朔方这架日益庞大的机器注入新的活力。
西线,随着西戎主力北返平息内乱,压力骤减。但鹰扬寨并未放松,反而进入了更加紧张的训练阶段。林鹿亲自督导归义营的演武。
校场上,尘土飞扬。归义营的士兵们正在进行骑射训练。陈望伏在马背上,身体随着战马的奔驰起伏,目光死死盯着百步外的箭靶。他深吸一口气,弯弓、搭箭、瞄准、撒放,动作一气呵成!“嗖!”箭矢离弦,正中靶心!
“好!”身旁传来喝彩声。陈望转头,看到林鹿不知何时来到校场,正朝他点头。陈望心中一阵激动,连忙下马行礼。
林鹿扶起他,看着眼前这群眼神锐利、浑身散发着复仇气息的士兵,沉声道:“你们的恨,我知道。但恨,不能让你们在战场上活得更久,杀得更多。你们要学的,是如何将这股恨意,化为更精准的箭,更致命的刀,以及……更冷静的头脑!”
他亲自下场,指导归义营士兵如何利用地形隐蔽接敌,如何小队配合作战,如何在混乱的战场上保持通讯。他尤其强调了对西戎人生活习惯、部落分布、作战特点的熟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们将来要深入草原作战,那里的每一处水源,每一片草场,都可能决定你们的生死!”
归义营的士兵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们知道,林帅在为他们打造一柄真正能复仇的利刃。训练愈发艰苦,但无人抱怨,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变强的渴望。
贾羽主持的“赎买”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借助龙门寨红娘子的商路网络,以及西戎内乱各部族急需物资的时机,朔方的商队频繁出入草原。
大量的茶叶、盐巴、布匹,甚至一些精致的奢侈品,被运往西戎,换回的不是皮毛牲畜,而是一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汉人俘虏,以及一群群膘肥体壮的骏马。这些被赎回的俘虏,经过审查和休养后,大多加入了归义营,他们的血泪经历,进一步点燃了这支特殊部队的怒火。
同时,商队也肩负着渗透和离间的任务。他们“无意”间在不同部落散播着各种消息:秃发兀术为平内乱,许诺了洛兀骨多少好处;野利狐部在混乱中吞并了哪个小部落;河西薛瑾对秃发兀术的失败极为不满,似乎有意寻找新的代理人……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如同毒药,在西戎本就脆弱的联盟中蔓延,加剧着他们的猜忌和内耗。
林鹿站在朔阳城头,身后是逐渐恢复生机的城市,远方是巍峨的群山和广袤的草原。墨文渊站在他身侧。
“文渊,求贤令初显成效,陆明此子,确是可造之才。西线暂安,归义营成长迅速。然我心中,始终难安。”林鹿缓缓道。
“主公所虑,可是河西薛瑾?”墨文渊问道。
林鹿点头:“西戎内乱,于我虽是机遇,却也打断了薛瑾驱狼吞虎之计。以他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在等待,等待我们露出破绽,或者……等待西戎内乱出一个结果。我们在与时间赛跑,必须在薛瑾下一次出手之前,变得更强。”
墨文渊深以为然:“内修政理,外砺精兵,广积粮,缓称王。此乃当下之要。待我朔阳稳固,归义营可独当一面之时,便是我们主动破局之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鹿踏雍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