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讲武堂内,气氛与校场上的喊杀操练截然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凝神思索的静谧,偶尔爆发的激烈争论,也围绕着沙盘与地图展开。
首批五十名学员,皆是朔方军中的翘楚,此刻却如同蒙童般,贪婪地吸收着墨文渊与贾羽所传授的知识。他们白天听课、研讨,夜晚则挑灯研读兵书战策,或是针对白日所讲的案例进行推演,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这一日,贾羽布置了一次实战推演。他以三年前“鹰扬寨血战”为蓝本,略作改动,将学员分为攻守两方,在沙盘上进行对抗。
攻方由一名名叫孙锐的年轻校尉主导,他原是赵二郎神射营下的队正,因在黑水河谷之战中表现出色,擅抓战机,被破格选入。守方则由经验更为丰富的姜山(胡煊副将)指挥。
推演开始,孙锐一改往日猛打猛冲的风格,采取了贾羽所授的“迂回扰敌”之策。他并未直接强攻沙盘上象征鹰扬寨的据点,而是派出小股部队,不断骚扰守军的补给线和外围哨卡,制造混乱,主力则隐蔽待机。
姜山初时应对沉稳,凭借对地形(他参与过真实战役)的熟悉和兵力优势,稳守要点。但孙锐的骚扰持续不断,且真假难辨,渐渐让姜山有些烦躁,判断开始出现失误。一次,孙锐故意示弱,佯装一支骚扰部队被围,姜山急于求成,派出一支精锐出寨追击,结果正中孙锐埋伏,损失不小。
推演至此,局势已然倾斜。孙锐抓住姜山因兵力受损而出现的防御空隙,集中主力,猛攻其薄弱环节,最终成功“攻占”了鹰扬寨。
推演结束,贾羽面无表情地进行点评。
“姜山,你败在何处?”贾羽声音冷淡。
姜山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坦诚道:“末将……轻敌冒进,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且被其持续骚扰,乱了心神,未能始终贯彻坚守待援之策。”
“孙锐,”贾羽转向另一方,“你胜在何处?又可曾想过,若姜山始终不为所动,你又当如何?”
孙锐压抑着激动,拱手道:“回先生,学生胜在‘疲敌扰心’,使其自乱阵脚,而后寻隙而击。若姜将军始终坚守……学生或会尝试断其水源,或长期围困,迫其出战,或……散布谣言,动摇其军心。”他最后一句,明显带上了贾羽所授的“毒计”色彩。
贾羽微微颔首,不置可否,转而看向众学员:“兵者,诡道也。然诡道需有根基,根基便是对敌我形势的准确判断,对士卒心理的把握,以及对战场细节的洞察。姜山败在知‘形’而不知‘势’,孙锐胜在初步理解了‘势’的运用,但手段仍显稚嫩。”
墨文渊在一旁补充道:“子和先生所言极是。为将者,需刚柔并济,奇正相生。姜山之失,在于过‘刚’易折;孙锐之得,在于初窥‘柔’劲,然其‘正’兵根基,尚需打磨。若遇真正老成持重之将,此等骚扰,未必奏效。”
两位军师风格迥异的点评,让学员们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胜负,而是开始探究胜负背后的深层原因,思考在不同情况下该如何抉择。
林鹿在一次旁听课后,对墨文渊和贾羽感慨道:“看见这些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朔方未来的将星。文渊授其正道,夯实根基;子和授其诡道,开拓思路。假以时日,他们之中,必有人能脱颖而出,独当一面。”
讲武堂的存在,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将朔方军中那些有潜力的军官们集中起来,用知识与思辨进行淬炼。在这里,勇武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谋略、决断、沉稳、乃至对人心世故的洞察,都成为衡量一个优秀将领的重要尺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鹿踏雍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