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苏明远就已经在尚书省的会议厅里忙碌起来。按照昨夜制定的计划,今天要召开各部门的紧急会议,部署危机应对工作。
不到两个时辰,会议厅里就聚集了二十多名官员,分别来自兵部、户部、工部、吏部等各个部门。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紧张和疲惫,显然昨夜都没有睡好。
首辅大人主持会议,苏明远作为副手坐在一旁,面前摆着厚厚的一摞文件和图表。
诸位,首辅大人开门见山,时间紧迫,我们直接进入正题。根据最新消息,西夏军队已经攻破我军前哨,直逼延州城下。黄河决堤的情况也在恶化,受灾人口已经超过三十万。
听到这个数字,在座的官员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三十万人,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州的全部人口了。
兵部侍郎急忙说道:首辅大人,前线将士已经尽力了,但敌军势大,我军兵力不足,急需增援。
增援部队什么时候能到?苏明远问道。
最快也要十天,兵部侍郎苦涩地说道,从京师调兵需要时间,况且还要准备粮草器械。
苏明远皱起眉头。十天时间,延州城能坚持住吗?他在心中迅速计算着。
工部侍郎也报告了黄河的情况:大人,河堤决口长达三里,洪水冲毁了十几个村庄。现在正是秋收季节,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
修复河堤需要多长时间?苏明远继续问道。
至少一个月,工部侍郎回答,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材料。
户部侍郎的报告更让人头痛:各位大人,朝廷国库本就不富裕,现在要同时应对两个危机,资金压力极大。按照初步估算,至少需要五十万两银子。
五十万两?首辅大人吃了一惊,国库有这么多银子吗?
户部侍郎摇摇头:国库存银不足二十万两,缺口很大。
会议厅里一片沉默。钱不够,人不够,时间不够,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应对危机?
苏明远看了看手中的资料,站起身来:诸位大人,困难确实很大,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关键是要统筹规划,发挥各部门的协同效应。
他走到会议厅前方的大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大家看,延州到京师的路线,正好经过黄河决堤的河南段。我们完全可以让运输队伍在前往延州的同时,也运送治河的材料。
兵部侍郎有些疑惑:可是这样会延误军期啊。
不会的,苏明远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我们可以分批运输。第一批运输队专门运送急需的粮草和箭矢,直接奔赴延州,不作停留。第二批运输队运送相对不那么紧急的物资,可以在河南段稍作停留,协助抢修河堤。
工部侍郎眼睛一亮:这样确实可以节省人力。
苏明远继续说道:而且,黄河沿岸的灾民如果组织得当,完全可以成为治河的生力军。他们失去了家园,正需要工作机会来维持生活。我们给他们提供食物和报酬,让他们参与治河工程,这样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安定了民心。
可是灾民缺乏技术,能承担治河的重任吗?工部侍郎担忧地问道。
苏明远早有考虑:技术性的工作可以由工部派遣的工匠负责,灾民主要承担挖土、运土、搬运材料等体力活。而且,我们可以将灾民组织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有经验的工匠指导。
户部侍郎也看到了希望:如果用灾民做工,人工费用会比雇佣专业工匠便宜很多。
不仅如此,苏明远补充道,边境军事也需要大量的民夫运输粮草。如果我们能够在河南段训练一批灾民,让他们掌握运输和后勤的技能,然后派遣其中的青壮年前往边境支援,既解决了边境的人力问题,又给灾民提供了出路。
首辅大人听得连连点头:明远的想法很好,一石三鸟。不过,这样复杂的协调工作,如何确保执行到位?
苏明远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我建议建立三级指挥体系。第一级是这里的总指挥部,负责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第二级是在河南和延州分别设立分指挥部,负责具体的执行工作。第三级是在各个工程点设立现场指挥所,负责日常的施工管理。
他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组织架构图:每一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汇报关系。总指挥部每天要接收各地的情况汇报,分指挥部每天要向总指挥部汇报进度,现场指挥所每天要向分指挥部汇报。
而且,苏明远继续说道,我们要建立快马传递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从河南到京师,从延州到京师,都要设立驿站,保证消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达。
吏部侍郎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样庞大的组织体系,需要大量的人员。我们有足够的合适人选吗?
苏明远胸有成竹:分指挥部的负责人,可以从各部的司郎中选拔。现场指挥所的负责人,可以从主事和判官中选拔。具体的执行人员,可以从书吏和胥吏中抽调。
他拿出另一张名单:我已经初步拟定了人员安排。河南分指挥部建议由工部郎中李大人负责,延州分指挥部建议由兵部郎中王大人负责。各现场指挥所的负责人,我也列出了候选人名单。
首辅大人看了看名单,表示赞同:人选都很合适,有经验也有能力。
接下来,苏明远又详细介绍了资金筹措方案、物资调配方案、时间安排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每一项都考虑得很周详,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负责人和完成时限。
会议进行了整整一个上午,当所有的方案都介绍完毕时,在座的官员们都被苏明远的缜密思维所折服。
明远,首辅大人感慨地说道,你的方案非常全面,考虑得也很周到。如果能够按计划执行,确实有希望化解这次危机。
兵部侍郎也点头称赞:特别是统筹兼顾的思路,确实比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高明得多。
但是,户部侍郎还有担忧:方案是好,但执行起来恐怕不会这么顺利。各地的情况复杂,变数很多,而且协调这么多部门和人员,难度很大。
苏明远坦然承认:户部大人说得对,执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沟通机制,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而且,苏明远语气坚定,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我建议,总指挥部应该有特殊权力,可以直接调动各部门的人力物力,不必层层请示。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先执行再汇报。
这个建议引起了一些争议。按照常规,各部门的调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苏明远的提议无疑是要打破这种程序。
这样做会不会太激进了?吏部侍郎担心地问道。
苏明远解释道: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效率。如果还按照平时的程序,层层请示汇报,等批准下来黄花菜都凉了。当然,特殊权力也要有限制,只能在危机应对期间使用,而且要接受事后审计。
首辅大人沉思了一下,最终表示支持:明远说得有道理。现在确实是特殊时期,需要特殊手段。我会向皇上奏请,赋予总指挥部特殊权力。
会议结束后,苏明远立即投入到具体的组织工作中。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整个指挥体系,协调各部门的行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正常运转。
首先是人员的选拔和派遣。河南分指挥部的人员要在今天内确定,明天就要出发。延州分指挥部的人员也要尽快到位,以便与前线将士配合。
其次是物资的筹措和运输。虽然资金紧张,但总要想办法凑出第一批急需的物资。苏明远决定先从国库拨出十万两银子,同时向京城的富商借贷,确保资金链不断。
最关键的是建立信息传递网络。苏明远派遣了十几名快马信使,分别前往河南和延州,建立定期汇报制度。
忙碌了一整天,苏明远终于把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当夜幕降临时,河南分指挥部的人员已经整装待发,延州分指挥部的人员也在做最后的准备。
但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西夏军队攻势更加猛烈,延州城岌岌可危,守将请求朝廷立即派遣增援,否则城池不保。
同时,黄河的灾情也在恶化,又有几个村庄被洪水吞没,灾民人数增加到四十万。
危机在升级,时间更加紧迫。苏明远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