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首页 >> 知不可忽骤得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至尊大人,得加钱唐朝工科生三国之绝望皇帝路亡命之徒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明骑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我是正统我怕谁带着农场混异界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11章 危机应对(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三日后的黎明,苏明远骑着快马抵达了河南决堤现场。经过三天三夜的奔波,他的脸上满是风尘,但双眼依然炯炯有神。

眼前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原本肥沃的田野变成了汪洋泽国,远处的村庄只剩下屋顶露在水面上,成千上万的灾民聚集在高地上,搭着简陋的窝棚,眼中满是绝望。

工部郎中李大人迎了上来,神情焦虑:苏大人,您终于来了!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决口又扩大了一里,洪水还在上涨。

苏明远顾不得休息,立即察看现场情况。决口处的水流湍急,带着泥沙咆哮而过,想要堵住这样的决口,确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目前有多少人在抢险?苏明远边走边问。

工部派来的工匠五十人,当地征调的民夫三百人,李大人回答,但远远不够。按照这个进度,起码要两个月才能修复决口。

苏明远皱起眉头。两个月太长了,到时候庄稼全毁,灾民也要饿死了。

灾民安置情况如何?

临时搭建了一些窝棚,勉强能遮风挡雨。粮食还能维持十天,之后就要断炊了。李大人的语气更加沉重。

苏明远立即做出决定:传令下去,立即组织灾民参与治河工程。青壮年男子负责挖土筑堤,妇女负责运输材料,老人和孩子负责后勤保障。参与工程的每人每天给一斗米,另外还有工钱。

李大人有些担忧:苏大人,灾民们刚刚失去家园,情绪不稳定,而且缺乏组织,恐怕难以胜任这样的工作。

那就现在开始组织!苏明远语气坚定,马上召集灾民代表开会,我要亲自和他们谈。

不到一个时辰,二十几名灾民代表聚集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这些人大多是各村的里正或有声望的长者,但此时都是一脸愁苦。

苏明远没有摆官架子,而是和他们围坐在一起:各位乡亲,朝廷派我来治理河患,但光靠我们这些官员是不行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一位白胡子老者叹息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愿意出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家没了,地没了,连明天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还有心思干活?

苏明远理解他们的心情:老人家,我明白大家的难处。但是,坐在这里等救济不是办法,只有自己动手,才能重建家园。

他指着远处的决口:大家看,只要把河堤修好,洪水退了,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房子还可以重建。朝廷不会让大家白干活,参与治河工程的,每天有一斗米,还有工钱。

这个条件让灾民们眼前一亮。一斗米虽然不多,但总比等救济要好得多。

一位中年汉子站起来:大人,您说的我们都愿意干。可是我们都是种地的,不会修河堤啊。

苏明远早有准备:不用担心,朝廷派来了有经验的工匠,他们会教大家怎么做。而且,修河堤主要是力气活,不需要太多技术。

接下来,苏明远详细介绍了工作安排:将灾民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二十人,配一名工匠指导。工作内容主要是挖土、运土、铺设石料等。工作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中午有休息。

更重要的是,苏明远承诺:等河堤修好了,朝廷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种子、农具、建房材料,朝廷都会想办法提供。

这番话让灾民们看到了希望。很快,参与治河工程的灾民就超过了三千人。

但是,人多了,管理就成了大问题。三千多人如何组织?如何分工?如何协调?

苏明远展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他将三千人分成十五个大组,每个大组两百人,设一名组长。每个大组又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二十人,设一名小组长。

组长和小组长都是从灾民中选拔的有威望的人,负责具体的组织工作。而朝廷派来的工匠则负责技术指导。

这样的组织结构既发挥了基层的主动性,又确保了技术标准的统一。

更巧妙的是,苏明远还建立了竞争机制。十五个大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组的工作进度最快、质量最好。优胜的组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包括更多的粮食和布匹。

这种竞争机制大大激发了灾民们的积极性。原本死气沉沉的工地变得热火朝天,每个组都在拼命干活,生怕落后于其他组。

仅仅五天时间,治河工程的进度就超出了预期。原本需要两个月的工程,按照现在的速度,一个月就能完成。

但就在这时,新的挑战出现了。

延州那边传来紧急军报:西夏军队加强了攻势,延州城防告急,急需朝廷立即派遣增援。

按照原来的计划,苏明远准备等河堤修好之后,再组织一批青壮年前往延州支援。但现在看来,时间来不及了。

经过一夜的思考,苏明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即从参与治河工程的灾民中选拔两千名青壮年,组成运输队,携带粮草器械前往延州。

这个决定引起了争议。李大人担心:苏大人,抽调两千人,河工怎么办?而且灾民们刚刚安定下来,这样调动会不会引起混乱?

苏明远胸有成竹:河工可以调整计划,先集中力量修复最关键的几处决口,其他地方暂缓。至于灾民的情绪,我有办法处理。

当天下午,苏明远再次召集灾民代表开会。这次,他的语气更加严肃:

各位乡亲,朝廷有难,需要大家帮忙。西夏军队入侵,延州危急,前线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现在需要有人运送粮草前往支援,谁愿意去?

会场一片寂静。去延州意味着要离开家乡,而且还有危险,谁愿意去?

苏明远继续说道:我知道这很危险,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前线失守,西夏军队长驱直入,大家的家乡也保不住。

他站起身来,语气激昂:而且,这也是大家的机会。参与运输的,每人每月给三两银子,比在这里治河多得多。而且朝廷承诺,参与军事运输的,优先安排重建家园。

这番话既动之以情,又诱之以利,终于打动了灾民们。

一位年轻的汉子首先站起来:大人,我去!我还年轻,死不足惜,但不能让西夏蛮子欺负我们!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很快,愿意去延州的就超过了两千人。

苏明远立即开始组织运输队。他从工部借调了十名有经验的运输官,负责指导灾民进行专业的运输工作。同时,他还安排了护卫队伍,确保运输安全。

三天后,一支由两千名灾民组成的运输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携带着大量的粮草、箭矢和其他军用物资,前往延州支援前线。

送走运输队后,苏明远继续督导治河工程。虽然人手减少了,但剩下的灾民干劲更足了。他们知道,自己的同乡正在前线为国效力,自己也不能落后。

又过了十天,好消息接连传来:

延州方面报告,灾民运输队及时赶到,大量的物资补充了前线的急需,士气大振。更重要的是,这些灾民不仅能够运输,还能帮助修筑工事,极大地增强了城防力量。

河南方面,主要的决口已经修复,洪水开始退却。虽然还有一些次要的决口需要处理,但大局已定。

更令人兴奋的是,皇帝对苏明远的表现非常满意,特地下诏嘉奖,称赞他临危受命,统筹有方,化险为夷,功莫大焉。

一个月后,危机基本解除。西夏军队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下,攻势受挫,主动撤退。黄河决口全部修复,灾民开始重建家园。

苏明远也从河南返回京城,接受朝廷的嘉奖。在回京的路上,他心情复杂。

这次危机应对的成功,确实提升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也证明了他的能力。但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了权力的复杂性。

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有时甚至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比如,抽调治河民工去延州运输,虽然解决了前线的燃眉之急,但也延缓了河工的进度。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理解了政治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对错之分,而是在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寻找平衡。

回到京城后,苏明远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皇帝亲自接见了他,首辅大人对他赞不绝口,各部门的同僚都对他刮目相看。

更让他意外的是,许多原本与他没有交集的权贵纷纷登门拜访,希望与他建立关系。显然,经过这次危机应对,苏明远已经成为朝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但是,成功也带来了新的压力。皇帝对他期望更高,准备委以更重要的任务。朝中的各种势力也开始关注他,希望将他拉入自己的阵营。

苏明远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前面的路会更加复杂,挑战也会更加严峻。

但无论如何,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这个权力的游戏中,他已经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夜深人静的时候,苏明远站在自己的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星空。他知道,更大的舞台正在等着他,更艰难的考验也即将到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知不可忽骤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剑圣狂想曲签到十年,我被绝色师姐曝光了陈二傻的美丽生活原神:逆徒,连师姐也不放过医路青云重生之天生我才赛尔号之星河战役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我在决斗都市玩卡牌法师乔安最强纨绔帝国总裁,么么哒!三国之龙战八方我的盗墓生涯倾城冷妃:腹黑世子快走开美漫世界阴影轨迹开局从召唤诸天崛起秦风杨如雪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盖世战神都市修仙:千年后的我归来无敌了
经典收藏屏障之外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精灵之梦幻天团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厨神:从烧尾宴开始咸阳败家子大秦之纵横天下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破梦是,教宗军统财神爷开局当太监,我一样权倾天下来!给各朝上科技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万界临时工大明刑王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这个开局有点惨啊!诗经中的故事
最近更新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衙役凌云志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穿越古史之枫华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月照寒襟三国:西凉狼王嗨!我是朱祁钰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洛神仙界篇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我在大明当销冠
知不可忽骤得 信玄 - 知不可忽骤得txt下载 - 知不可忽骤得最新章节 - 知不可忽骤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