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县长的早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清晨五点半的县委大院,像一口尚未苏醒的深井,寂静,清冷。
那辆黑色的桑塔纳,像一头蛰伏在阴影里的猛兽,悄无声息地滑到江澈身边。没有引擎的咆哮,只有轮胎碾过落叶的细微声响。
车窗降下,司机小李那张标准化的笑脸,在昏暗的路灯下显得有些模糊,话语却清晰得像冰锥:“江科长,这么早啊。孙县长说,知道您昨晚辛苦了,让我过来接您,顺便请您去吃个早饭。”
江澈的脚步,在那一刻像是被钉在了原地。
一股寒意,比凌晨的冷风更刺骨,顺着他的脚底板,一路窜上天灵盖。他手里那个装着最终版报告的牛皮纸文件袋,瞬间变得滚烫,像一块烧红的烙铁。
孙县长?
孙志国?
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昨晚没回?他怎么会掐着这个时间点,派司机等在这里?
无数个念头在江澈脑中炸开,又被他强行压下。他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惊慌,只是略带一丝恰到好处的意外,和一丝熬夜后的疲惫。
“太客气了,怎么好意思麻烦孙县长。”江澈的声音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他看了一眼小李,又看了一眼车后座那片深色的玻璃,“我正准备去书记家送份材料。”
他特意点出“书记家”和“送材料”,这是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立场,也是一种委婉的试探。
小李的笑容依旧无懈可击:“不麻烦,孙县长也是刚晨练完,就在前面的‘老王馄饨’。正好顺路,送完材料,您直接过去就行。孙县长特意交代了,说一定要让我把您请到。”
“一定”两个字,被他咬得不轻不重,却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意味。
江澈的心沉了下去。
这不是邀请,这是传唤。
老王馄饨铺,就在县委家属院的斜对面。孙志国选在这个地方,这个时间,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就是要抢在自己见到周国华之前,和自己见一面。
躲不掉了。
“那……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江澈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车内很暖和,和他冰冷的手指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将那个牛皮纸文件袋放在膝盖上,双手轻轻搭在上面,身体微微后仰,让自己靠在柔软的座椅里,闭上了眼睛,一副精疲力竭、需要休息的模样。
这是他下意识的防御姿态。在看不清对方底牌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示弱,装糊涂。
桑塔纳平稳地启动,汇入空旷的街道。
“江科长真是年轻有为啊,”小李一边开车,一边透过后视镜观察着江澈,“这么年轻就当了书记秘书,我们这些同龄人,还在单位里跑腿打杂呢。”
“李哥说笑了,我就是服务领导,端茶倒水,算不上什么。”江澈眼也没睁,声音懒洋洋的。
“您太谦虚了。谁不知道,县委办里,就数您这支笔最厉害。周书记现在是越来越倚重您了。”小李的话锋一转,“听说昨晚林场的陈场长去找书记了?唉,林场那个摊子,老大难了,孙县长也为这事愁得好几天没睡好觉。政府这边开了好几次会,就是找不到一个能治本的法子。”
来了。
江澈心中冷笑,这看似随意的闲聊,其实句句都是钩子。
他依旧闭着眼,像是快要睡着了,含糊地应了一声:“嗯……是挺难的。”
多一个字都没有。
小李见状,也不再多问,只是把车内的音乐调得更轻了一些。
车子很快就到了老王馄饨铺。铺子不大,但很干净,蒸腾的热气从门口弥漫出来,带着一股好闻的猪油和葱花混合的香气。
孙志国就坐在靠窗的一张小方桌旁。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运动服,头发上还带着一丝湿气,看上去就像一个刚刚晨练结束的普通市民。他的面前放着一碗馄饨,一碟小咸菜,还有一个烧饼。
看到江澈进来,他立刻站起身,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丝毫没有县长的架子。
“小江来了,快坐快坐!知道你熬了一宿,特意让他们给你多加了虾皮和紫菜,补补精神。”
“孙县长,您太客气了,我……”
“别站着,坐。”孙志国不由分说地按着江澈的肩膀让他坐下,然后又对小李说,“去,再给江科长拿个茶叶蛋。”
江澈把文件袋放在身边的空椅子上,动作不大,但足以让孙志国看到。
“昨晚辛苦了。”孙志国自己先咬了一口烧饼,慢条斯理地嚼着,“我听老陈说,你们聊到很晚。周书记对林场的事,一直很上心。”
他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聊家常,但江澈知道,真正的考校开始了。
“是,周书记很关心林场职工的稳定问题。”江澈拿起勺子,舀了一个馄饨,却没有吃,“陈场长把困难说了一遍,确实是千头万绪,积重难返。书记主要是从维护全县大局稳定的角度,听取了一下情况。”
江澈的回答滴水不漏。他把昨晚的谈话性质,定义为“维稳”,而不是“经济项目研讨”。维稳,是县委书记的职责范围,他这样说,既没有泄露“林业碳汇”的核心内容,也尊重了政府主抓经济的职权。
孙志国喝了口汤,眼神闪了闪:“光维稳是堵,不是疏啊。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还是得靠发展。小江,你在省委办公厅待过,见识比我们这些土包子广,对林场这种老大难,就没什么新思路?”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要尖锐得多。
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被老板娘端了上来,暂时缓解了江澈的窘境。
他拿起醋瓶,慢悠悠地倒了点醋,然后抬起头,脸上带着几分诚恳的苦笑:“孙县长,您可真是太高看我了。我就是个写材料的笔杆子,纸上谈兵还行,哪懂什么经济发展的大战略。”
他顿了顿,像是认真思考了一下,才接着说:“不过昨晚听书记和陈场长聊,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感触。”
孙志国的筷子停住了,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哦?说来听听。”
“我觉得,林场的问题,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就是因为力量太分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江澈的目光迎上孙志国,语气变得郑重起来,“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必须是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政府来具体操盘实施,党政一心,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办成。任何一方单打独斗,最后都只能是白费力气。”
党政一心,拧成一股绳!
这八个字,像一颗被精心打磨过的石子,不偏不倚地投进了孙志国的心湖。
孙志国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他深深地看了江澈一眼。这个年轻人,太不简单了。他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却给出了一个更高的答案。他没有谈具体的方法,却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核心原则。
更重要的是,这个原则,让他这个县长,听着心里很舒服。
县委领导,政府实施。权责分明,又相互配合。
这小子,是在向自己传递某种信息吗?
孙志国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只是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他哈哈一笑,指了指江澈:“你这个小江,年纪不大,说话的水平比我们政府办那些老主任还高。行了,不跟你打官腔了,快吃,不然馄饨要坨了。”
气氛似乎一下子轻松了下来。
孙志国不再提林场的事,转而聊起了省城的一些趣闻,江澈也顺势接话,两人相谈甚欢,仿佛真的是一对关系亲近的领导和下属。
一顿早饭很快就吃完了。
孙志国擦了擦嘴,站起身,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落在了江澈身边那个牛皮纸文件袋上。
“这就是给周书记准备的汇报材料吧?连夜赶出来的,肯定又是洋洋洒洒一篇大文章。辛苦了。”
江澈也站起身,拿起文件袋,笑了笑:“不是什么大文章,就是一些常规工作的梳理,给书记备忘用的。”
“好,那你快去吧,别让书记等急了。”孙志国拍了拍江澈的肩膀,转身带着小李先走了出去。
江澈站在原地,看着孙志国的背影消失在晨光里,心里那根紧绷的弦,才稍稍松开了一些。
他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这一关,总算是应付过去了。
他结了账,走出馄饨铺,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他深吸了一口气,快步向对面的县委家属院走去。
然而,就在他即将踏上家属院门口的台阶时,他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江澈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他意想不到的声音,带着几分客气和疏离。
“喂,是江澈同志吗?我是县长办公室的,孙县长让我跟您约一下时间。他刚才看了您起草的那份关于林场改革的初步方案,非常重视,想尽快和您当面聊一聊。”
江澈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猛地回头,看向那辆已经开远的黑色桑塔纳,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那个完好无损、从未离身的牛皮纸文件袋。
方案?
孙志国怎么会看到方案?
他看的是哪一份方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