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一份不存在的方案,县长的“空城计”
电话那头的声音,客气、标准,却像一把淬了冰的锥子,精准地扎进了江澈的耳膜。
大脑有那么一瞬间的空白,仿佛所有的思绪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抽干了。他握着手机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冰冷的机身硌得骨节生疼。
方案?
孙县长看了方案?
他怎么看到的?
江澈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自己另一只手,那个牛皮纸文件袋还好端端地提在手里,封口完整,带着他一夜未眠的体温。里面的那份最终版报告,是他亲手打印、亲手装订,从未离开过视线。
难道……是那份被他亲手送进碎纸机的初稿?
不可能。县委办的碎纸机是德国进口的,粉碎效果堪比齑粉,就算是神仙也拼不回来。
那么,是周书记提前和孙县长通过气了?更不可能,周国华的性格,在没有拿到成熟方案之前,绝不会轻易透露风声。
一个个猜测在脑海中闪电般划过,又被他一一否决。他的心跳在最初的惊骇之后,反而慢慢平复下来,一种熟悉的、被卷入漩涡中心的疲惫感涌了上来。
“喂?江科长,您在听吗?”电话那头,县长办公室的人见他半天没回应,又追问了一句。
“在听。”江澈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波澜,只是带着熬夜后特有的沙哑,“不好意思,刚才有点走神。你说的方案,是哪个方案?我昨晚就是帮书记整理了一下思路,写了点不成文的东西,算不上正式方案吧?”
他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用一个问句,把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同时,他将这份“东西”的性质,定义为“不成文的”、“非正式的”,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它的重要性。
电话那头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回答,顿了一下,语气有些含糊:“就是……就是关于林场改革的那个……新思路的方案。”
含糊,就代表着心虚。
江澈明白了。
孙志国在诈他。
或者说,孙志国在用一出“空城计”。
他知道有“新思路”这件事,但他并不知道具体的方案内容。他今天这顿早饭,这次截胡,以及这通电话,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从自己嘴里,套出那份他还未曾见过的方案。
至于消息的来源……江澈的脑海里,浮现出林场场长陈建军那张布满褶皱、写满焦虑的脸。
除了自己和周书记,昨晚在场的,就只有他了。一个被逼到绝境的人,为了抓住救命稻草,在拜完县委书记的码头后,再去向县长求援,甚至透露一些“内部消息”来增加自己的筹码,这完全合乎情理。
但陈建军知道的,也仅仅是“卖空气”这个离奇的概念,他绝不可能知道自己连夜写出的那份报告的具体内容。
想通了这一层,江澈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反而落了地。
怕的不是对手出招,怕的是看不清对手的招数。现在孙志国的底牌已经亮了,那接下来,就该轮到自己出牌了。
“哦,你说那个啊。”江澈的语气变得轻松起来,甚至带上了一点自嘲的笑意,“那都是我昨晚犯迷糊,胡乱想的一些东西,不成体系,上不了台面。等我跟书记汇报完了,有了正式的东西,我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
他这话,滴水不漏。既承认了有“新思路”这回事,满足了孙志国的好奇心,又以“不成体系”、“需要向书记汇报”为由,名正言顺地拒绝了透露具体内容。同时,一句“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姿态摆得极低,给足了县长面子。
电话那头的人显然也无话可说了,只能客气地应了几句“好的好的,那我们等您消息”,便挂断了电话。
清晨的阳光,已经越过远处楼房的剪影,洒在了县委大院的梧桐树梢上。江澈站在原地,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
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在两通电话和一碗馄饨之间,悄然结束。
他感觉自己不像个秘书,倒像个周旋于两大门派之间的说客,心力交瘁。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文件袋,原本觉得完美无缺的方案,此刻在他眼里,又多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它不再只是一份工作报告,它是一座桥,一座他为周国华和孙志国搭建的,通往“合作共赢”的桥。
他加快脚步,走进了对面的县委家属院。
周国华的家在二楼,江澈上去的时候,书记的爱人正在厨房里忙碌,一股小米粥的香气飘了出来。
周国华已经穿戴整齐,正在客厅里看早间新闻。看到江澈,他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指了指沙发:“来了?吃了没?”
“在外面吃过了。”江澈将文件袋双手递了过去,“书记,您要的东西,我整理出来了。”
周国华接过文件袋,没有立刻打开,而是上下打量了江澈一番,眉头微皱:“熬了一夜?年轻人,要懂得爱惜身体,工作是干不完的。”
“没事,年轻,扛得住。”江澈笑了笑。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主动出击。有些事,自己说,和等别人说,效果天差地别。
“书记,有件事得跟您汇报一下。”江澈的语气很随意,像是在说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我刚从外面过来的时候,碰到了孙县长的司机,孙县长叫我去一起吃了顿早饭。”
周国华正在倒茶的手,停在了半空中。他抬起眼,目光落在江澈的脸上,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江澈迎着他的目光,继续说道:“孙县长对林场的事也很上心,问了问情况。他好像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对咱们这个新思路,感觉很感兴趣,也很支持。他还说,这么大的事,必须党政同心,光靠政府一边,肯定干不成。”
江澈巧妙地把自己在早餐桌上说的那句“党政一心,拧成一股绳”,安到了孙志国的头上。
这一下,性质就完全变了。
孙志国的“截胡”,不再是试探和博弈,而是变成了主动靠拢、寻求合作的积极姿态。
周国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光。他放下茶壶,重新靠回沙发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江澈。
他当然不相信孙志国会这么“高风亮节”。但他更明白,江澈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这个年轻人,在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弥合裂痕,消弭冲突。他不是在告状,也不是在表功,他是在用自己的政治智慧,维护整个班子的团结。
过了足足有十几秒,周国华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志国同志有这个觉悟,很好嘛。你处理得也不错。”
一句“处理得不错”,已经是对江澈最高的褒奖。
江澈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一关,自己又赌对了。
周国华这才将注意力转回到手中的文件袋上。他拉开封线,抽出那几页还带着墨香的报告。
当他的目光落在标题上时,瞳孔就是一缩。
《关于构建“党政联动、双轨并行”工作机制,探索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战略构想》
好大的格局!
周国华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没有急着往下看,光是这个标题,就让他品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这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秘书的眼界,这分明是站在全县权力架构顶层才能有的思考。
他继续往下看。
从高屋建瓴的战略意义,到实事求是的困难分析,再到“一分为二”的核心设计,周国华看得极其认真,一个字都没有放过。
客厅里很安静,只有电视里新闻播报员的声音,和周国华指尖捻动纸张的轻微声响。
江澈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当周国华看到报告的最后,那个将所有部门全部纳入,却唯独没有具体负责人,只等着他这个“班长”来亲自点将的组织架构建议时,他的嘴角,终于忍不住向上牵起了一道微小的弧度。
高明。
实在是高明。
这份报告,就像一把精巧的钥匙,不仅打开了林场改革的死结,更打开了青阳县党政关系的死结。
它给了他这个县委书记想要的战略主导权和政治高度,也给了孙志国那个县长渴望的经济操盘权和具体政绩。
每个人都能在这份报告里,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利益。
怨气没了,变成了心气。内耗没了,变成了合力。
周国华缓缓地放下报告,抬头看向江澈。
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不再仅仅是欣赏,而是多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深深的探究。
他原以为,江澈只是一把锋利的刀,能帮他披荆斩棘。
现在他才发现,江澈更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在他眼里,整个青阳县的官场,都成了一盘可以随意布局的棋。而自己和孙志国,似乎都成了他棋盘上的子。
这个念头让周国华感到一丝心惊,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
他将报告轻轻地放在茶几上,手指在标题上点了点。
“小江,”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让江澈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党政联动、双轨并行’,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孙县长……点拨你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