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的报道,如同在沉寂的冬夜里点燃了一簇篝火,光芒虽不足以驱散所有寒意,却实实在在地照亮了“林记”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每一个与“林记”息息相关的人心。
报道刊出后的几天,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厂里的电话变得比往常繁忙了许多,除了老顾客的鼓励和询问,也开始接到一些来自本地甚至周边县市、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供销社和小商贩的咨询电话,表达了对“林记”产品的兴趣。陈记土产的陈老板也主动打来电话,语气比之前热络了不少,说报道出来后,店里询问和购买“林记”点心的客人明显多了,催促晓燕尽快安排第二批货。连县里主管经济的领导,都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对晓燕和“林记”表示了肯定,称其为“本地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
这些积极的变化,像丝丝缕缕的春风,吹拂着“林记”厂区,驱散了前段时日因污蔑和检查带来的阴郁。工人们走起路来,腰杆似乎都挺直了些,车间里的谈笑声也多了起来。李师傅虽然嘴上还是哼唧着“虚名有啥用,点心做好才是正经”,但眼底那份藏不住的与有荣焉,却骗不了人。
晓燕自然是欣慰的。她仔细交代王胖子和方芸,认真对待每一个咨询,妥善安排新增的订单,并亲自跟进省城第二批货的品控和发货。她知道,口碑的建立来之不易,必须用更稳定的品质和更诚信的服务来维护。
然而,那则关于“麦香坊”获得外资注资、意图进军省城的简短消息,像一根细小的鱼刺,鲠在她的喉咙里,并未因眼前的利好而消失。她让王胖子想办法去打听更详细的情况,自己则反复咀嚼着“外资注资”和“进军省城”这两个关键词。
“麦香坊”本就以手段激进、善于营销着称,如今有了外资的加持,无异于如虎添翼。他们瞄准省城市场,显然是看到了那里更大的蛋糕和影响力。而省城,正是“林记”下一步想要重点开拓的方向。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两家从县城起家、积怨已深的对手,很可能在省城这个更广阔的战场上,迎来一场更加激烈的正面碰撞。
这天傍晚,顾知行来了。他带来了一盒刚出炉的糖炒栗子,油亮滚烫,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办公室里暖气很足,他脱下大衣,露出里面的浅灰色毛衣,整个人显得温和而闲适。
“路上看到,想着你应该爱吃。”他将栗子放在晓燕桌上,语气自然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晓燕正在核对省城第二批货的清单,闻到香气,抬起头,看到他带着笑意的眼睛,心头那点因“麦香坊”消息而生的阴霾,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带着烟火气的温暖驱散了些许。她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谢谢,正好有点饿了。”
两人隔着办公桌,剥着热乎乎的栗子。金黄的栗肉入口软糯香甜,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报道反响很好。”顾知行一边剥着栗子壳,一边说道,“我几个在省城的朋友都看到了,还打电话来问我情况。”
“嗯,比预想的要好。”晓燕点点头,将剥好的栗肉放进嘴里,“多了不少咨询电话,陈老板那边也催着要货了。”
“这是好事,说明你们的坚持被看到了。”顾知行看着她,目光温和,“不过,树大招风,接下来,恐怕会更引人注目。”
晓燕剥栗子的动作顿了顿,抬起眼:“你也看到那则消息了?”她指的是“麦香坊”外资注资的消息。
顾知行点了点头,神色平静,并无太多意外:“看到了。资本逐利,这是必然。‘麦香坊’选择引入外资快速扩张,是一条路。但这条路,也伴随着风险和对自身控制力的削弱。”
他的分析总是这样,冷静而切中要害。晓燕若有所思:“他们瞄准省城,看来是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顾知行将一颗剥好的完整栗肉放在晓燕面前的纸巾上,语气沉稳,“‘林记’有‘林记’的根基和节奏。打好内功,稳住品质,讲好故事,这些才是别人轻易拿不走的核心。省城市场很大,容得下不同的玩家。关键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他的话,像一阵和煦的风,再次抚平了晓燕心中因竞争对手动向而泛起的波澜。是啊,“麦香坊”有资本助力,可以快速扩张,可以大打广告,可以低价倾销,但这些喧嚣的手段,终究抵不过时间对品质的检验。“林记”要做的,不是盲目跟随对手的节奏,而是坚守自己的道路,将产品做到极致,将品牌的内涵做得更加深厚。
“我明白。”晓燕轻声应道,心里渐渐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她看着顾知行专注剥栗子的侧脸,看着他自然而然地将剥好的栗肉推到自己面前,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和依赖感,在她心底悄然蔓延。这个男人,似乎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她最需要的指引和支撑。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沈静拿着一份刚出来的检测报告走了进来。看到顾知行也在,她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将报告递给晓燕:“林董事长,这是根据新调整的配方生产的第二批省城货品的抽样检测报告,所有数据均优于标准,尤其是油脂氧化指标控制得很好,预计保质期会比之前延长不少。”
晓燕接过报告,仔细看着上面令人满意的数据,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正是她想要的内功——用科学和数据,让“林记”的点心不仅好吃,而且更加稳定、安全。
顾知行也凑过来看了看,赞许地点点头:“看来,沈博士和李师傅的‘联合作战’,效果显着。”
沈静推了推眼镜,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浅笑:“是李师傅的经验和我们的数据结合得好。”
窗外,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厂区里的路灯次第亮起,在寒冷的冬夜里晕开一团团温暖的光晕。办公室里,栗子的甜香尚未散去,混合着纸张和墨水的味道,构成一种踏实而充满希望的氛围。
然而,晓燕在送走沈静后,目光再次落回桌上那份省报时,心头那根关于“麦香坊”的刺,依然隐隐存在。她知道,眼前的平静和暖意,或许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间隙。获得了外资支持的“麦香坊”,绝不会满足于在县城与“林记”缠斗,他们在省城的扩张,必将伴随着更加凌厉和不可预测的手段。
她必须做好准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