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所说的“将利做大”,并非虚言。她连夜起草了一份名为《咖啡种植推广及惠民策》的条陈,并非通过苏承业,而是经由云锦阁林夫人娘家在京城的一条隐秘渠道,直接递送到了与安王府交好的一位言官手中。
在这份条陈中,她并未强调咖啡如何美味新奇,而是着重阐述了其三点“大利”:
其一,济民利。详细罗列了信州“咖啡艺塾”授艺以来,已使多少贫寒之家、残疾之人得以谋生,若推广开来,可活人无数。
其二,开源利。咖啡乃海外异种,大周独有,若培育成功,不仅可满足内需,更可成为一项重要的出口物产,换取海外金银,充实国库。
其三,安边利。咖啡提神醒脑之效,胜茶数倍,若能在边关将士、长途漕丁中推广,于巩固边防、保障漕运大有裨益。
条陈之中,数据详实,论证清晰,更附上了清水湾园子的部分种植记录以及“咖啡艺塾”学员的名册与生计改善情况作为佐证。通篇站在家国天下的高度,将一杯小小的咖啡,与民生、经济、国防紧密相连。
与此同时,苏婉在信州的动作也更加高调。她联合周老夫人等几位信州有影响力的诰命夫人,以“苏记咖啡坊”的名义,向州府捐资,用于在城郊设立一所“慈幼堂”,专门收容抚养孤贫幼儿,并承诺日后堂中适龄孩童,亦可优先进入“咖啡艺塾”学艺。此举再次将苏记与“仁义”、“慈善”牢牢绑定。
她还让苏承业在合适的场合,“无意间”透露咖啡培育之艰难,尤其是选种、育苗阶段,非有数年之功、特定水土与精心照料不可,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暗示即便朝廷想要,也绝非一朝一夕可得。
这些举措,如同组合拳,层层递进。一方面将咖啡的价值提升到国策层面,使其不再是单纯的“奇巧之物”;另一方面又以民生、慈善为盾,博取更广泛的同情与支持;最后再点明技术壁垒,增加强行夺取的难度。
就在苏婉积极布局之时,安王府别院再次派人送来请柬,依旧邀苏承业过府。这一次,萧景琰在书房接见他时,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苏大人,令嫒……真是每每让本王惊喜。”萧景琰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佩,“那份《咖啡种植推广及惠民策》,文采斐然,立意高远,已在几位阁老面前传阅了。”
苏承业心中剧震,没想到婉儿的条陈竟能直达天听!他连忙躬身:“小女胡闹,妄议国是,还请殿下恕罪。”
“何罪之有?”萧景琰挑眉,“言之有物,切中时弊,正是臣子本分。只不过……”他话锋一转,“京中有些人,胃口太大,手伸得太长。本王倒是好奇,令嫒准备如何应对那‘买断’之议?”
苏承业冷汗涔涔,不敢隐瞒,将苏婉准备以供奉和干股应对的策略简要说明。
萧景琰听罢,轻笑一声:“倒是个以退为进的法子。你回去告诉令嫒,她那‘三成干股’,本王替她作保,只给一成。至于供奉……让她拣那风味最寻常、培育最易的豆子,每月送上些许即可。真正的上品,还是留在她苏记自家店里吧。”
苏承业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安王这是明着帮他们压价,实则是在庇护苏记的核心利益!只给一成干股,供奉次品,既全了对方的面子,又未伤及苏记根本,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安王府在此事上的态度!
“下官……代小女,谢过殿下大恩!”苏承业激动地深深一揖。
“不必谢我。”萧景琰淡淡道,“本王只是觉得,这信州城,有点意思的东西不多了。让她好好经营吧,若真能如她条陈所言,利国利民,本王不吝于再送她一场造化。”
带着安王的口谕回到家中,苏承业将原话转述给苏婉。苏婉听完,久久不语,心中却是波澜起伏。安王殿下此举,无异于雪中送炭,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更为苏记的未来,撑起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
她知道,自己这次,算是真正入了这位王爷的眼。但福兮祸所伏,与这等天潢贵胄牵扯越深,未来的路,也必将更加凶险与莫测。
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她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前路如何,这杯凝聚了她无数心血的咖啡,她定要让它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地扎根、开花、结果。而苏记之名,也必将随着这豆香,传扬得更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一品豆妃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