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上党铁幕与磁火熔城
新郑城的秋阳穿透相府窗棂,韩相张平捏着斥候送来的磁石残片,残片上秦篆二字的笔画里,竟嵌着上党铁矿的铁砂。案头的铜漏壶突然发出异响,壶底沉着的磁石信标吸起水面浮着的铁屑,排成水攻上党的字样——那是陈墨用代郡磁石做的预警机关。
陈墨的诡计!张平将残片砸在青铜弩机上,机括里掉出的不是弩箭,而是刻着秦歌《无衣》的磁石竹简,当年李冰用沉石分水,如今他想用磁石熔铁!他指向窗外,铁血派死士正在焚烧秦地送来的农书,火焰却呈现诡异的蓝色——那是墨家与铁砂反应的颜色。
斥候跪地时,铠甲缝隙掉出块被磁石磁化的铁砂砖:末将过沁水时,斥候的声音混着颤抖,看见秦兵在河床埋了磁石笼,笼里全是代郡磁石粉。
同一时刻,咸阳章台宫的青铜大鼎里煮着磁化的铁砂水。陈墨用磁石勺搅动水面,水中铁砂竟排列成上党城墙的防御图:相邦可知,这些铁砂吸了磁粉,能在水下画出韩军暗渠。他指向殿外,嬴政正在指挥墨者孩童用磁石沙盘演练攻城,模型城墙上的秦篆遇水显形,竟是《商君书》中的攻城之法。
吕不韦将算盘珠串成的铁锁链挂在鼎耳上,算珠碰撞发出金属共鸣:韩非昨日在《五蠹篇》下刻了句秦谚:利出于地,名出于战。他忽然拨落一颗刻着的珠子,珠子滚到陈墨面前,被磁石吸住时发出蜂鸣——那是墨家特制的铁磁听器,能听见铁矿脉的细微震动。
铁血派老将嬴摎突然撞开殿门,铁靴上的上党红泥蹭在砂砖地面:陈墨!你竟敢用磁石熔我上党铁壁!他腰间铁血令上的字被磁石粉染成黑色,却在陈墨胸前的胎记前微微跳动——胎记此时正吸着鼎中铁砂,形如烧红的铁砧。
将军见过都江堰的吗?陈墨展开羊皮水文图,图上用磁石粉标出上党地下水脉,秦兵埋的不是磁石笼,是磁石锚他让墨者点燃艾草,青烟顺着图上的暗渠模型流动,在韩军兵器库位置形成漩涡状回流,等汛期一到,磁化的地下水会让韩军铁器全部生锈。
嬴政忽然从殿柱后跑出,手中举着秦歌竹简:亚父快看!李冰太守送来的熔铁磁竹简便签上画着磁石聚热的图案,旁边注:仿岷江淘金,可熔三丈铁壁。陈墨摸出鹅卵石,上面二字被铁砂磨得发亮:王上可知,这磁石磨成粉撒在城头,阳光会聚成熔铁的火点。
殿外突然传来兵器坠地声。李斯捧着一卷烧焦的铁简疾步而入,简上韩篆被磁石火烤得扭曲:陈大人!韩国在沁水上游筑了铁幕坝,想把磁化水引回秦地!铁简展开处,陈墨看见用磁石粉写的密信:坝体用十万斤熟铁浇铸,号称万年不破
来得好。陈墨用磁石镇住铁简,墨字在磁力下缓缓重组,显出秦篆:铁幕坝底有裂缝,恰在磁石引力最强处。他想起蜀地冶铁时用的以磁引铁之法,如今在上党重演,告诉王上,让墨者在裂缝处埋爆磁砂——磁石碰撞会产生火花。
三日后,沁水上游的铁幕坝在暴雨中发出异响。韩军守将冯亭巡视时,听见坝体传来嗡嗡震动,宛如万蜂齐鸣。他拔出佩剑砍向坝体,剑身竟被牢牢吸住——坝体铁砂已被陈墨预先埋下的磁石粉磁化,形成巨大的天然磁体。
不好!冯亭捏碎怀中的铁血令,令上字裂成两半,秦人的磁石……把坝变成了大铁砧!此时上游传来轰鸣,磁化的沁水如墨汁般涌来,与坝体磁石发生剧烈反应,水面腾起蓝莹莹的火光。
同一时刻,咸阳章台宫的青铜漏壶滴到三更。陈墨用磁石钥匙打开密室,门轴转动时奏出《秦风·驷驖》的旋律。密室中央摆放着上党铁幕模型,模型坝体在磁石作用下缓缓开裂,露出里面藏着的秦歌竹简:磁火熔城之法,他对吕不韦说,当年李冰用磁石找矿脉,如今用来破铁城。
吕不韦的算盘珠子在袖中拨出爆豆般的节奏:韩军铁幕一破,上党门户洞开。他指向模型中露出的铁矿脉,陈大人的磁石粉已顺着裂缝渗入矿洞,现在韩人挖的每块铁,都会被磁石标记。
嬴政忽然拽住陈墨的衣角,将一支小弩塞进他掌心:亚父说过,最好的武器是让敌人的武器生锈。小弩射出的不是箭,而是串着磁化砂的彩带,彩带末端用磁石粉写着铁虽利,不如民心固。陈墨想起长平之战时的铁刃森森,如今终于在磁石火光中寻到破局之法。
是夜,上党铁幕坝在磁火中崩塌。磁化的沁水冲垮韩军防线,水面漂着无数磁石竹简,上面用秦篆与韩篆并写着降者免死,抗拒者熔。张平在新郑城头看着铁幕化为铁水,腰间玉印突然被磁石吸得发烫——印文字已被熔铁染成赤红。
五日后,韩国派使者捧着降书来到咸阳。陈墨站在章台宫城头,看着墨家热气球载着降书飞过沁水,降书上的秦篆与韩篆在磁石火光中融为一体。吕不韦的算盘珠子在袖中拨出最后的节奏:韩王愿献铁矿三百年,只求保留宗庙。
陈墨在《秦记》中写下新页:庄襄王三年秋,秦破上党铁幕,韩军大败。陈墨以磁火熔城之策,化铁壁为溪流。是岁,韩地铁矿归秦,铁血派溃散,天下始知磁石之利,可熔铁,亦可熔心。竹简末端,他画下崩塌的铁幕与奔流的沁水,中间是燃烧的磁石,旁边注:铁血为铁,文明为火,铁遇火熔,天下归心。
此时夕阳西下,嬴政右眼角的玄鸟痣与竹简上的磁石印同时被染成血色,宛如两颗火种。陈墨望着上党方向,想象着那些载着秦篆的磁石竹简正在沁水中漂流,不是作为征服的武器,而是作为文明的熔剂——而铁血派的铁壁,终将在这磁石的火光里,化作灌溉农田的铁犁。沁水河畔,一块被磁火熔平的铁幕残片静静躺着,上面天然形成的纹路,竟构成了二字的秦篆,随着流水,诉说着铁血与文明的千年博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秦帝国:铁血文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