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修复室里的烟火气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终于退去,清晨的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西厢房雕花的木窗棂,斜斜地落在八仙桌上。那些平日里泛着冷光的修复工具,此刻都裹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晕——银质的探针映着光斑,细如发丝的毛刷沾着晨露般的水汽,就连恒温箱的玻璃门上,都凝着一层薄薄的雾,轻轻一擦就能看到里面静静躺着的鸾鸟纹玉佩。
苏念坐在桌前,指尖捏着一支极细的羊毛笔,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玉佩边缘一处几乎看不见的划痕。玉料经过百年氧化,表面早已形成一层温润的包浆,稍有不慎就会破坏这份岁月沉淀的质感。她屏息凝神,目光透过放大镜聚焦在划痕上,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只有笔杆偶尔在指间微微转动,划出一道细微的弧线。
窗外的石榴树在风里轻轻摇晃,叶子上的水珠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轻响。老宅的清晨总是这样安静,安静到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能听见远处厨房传来的柴火声,甚至能听见阳光落在书页上的细碎声响。苏念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修复笔记上,昨天写的字迹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旁边画着的玉佩纹样草图,线条已经越来越清晰。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不是老陈平日里沉稳的步伐,也不是保洁阿姨拖着工具的声响,而是一种带着几分刻意放轻的节奏,像是怕惊扰了什么。苏念握着笔的手顿了顿,抬头朝门口望去——
沈亦臻站在门框边,身上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毛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腕间一块简约的机械表。他手里提着一个深棕色的食盒,食盒的提手是皮质的,边缘有些磨损,一看就是用了有些年头的旧物。阳光落在他身上,把他平日里冷硬的轮廓都柔和了几分,连带着他眼底惯有的锐利,也像是被晨雾冲淡了,只剩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
“没打扰你吧?”他开口时,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带着清晨特有的微哑,“老陈说,你昨天忙着清理刻字,午饭都没顾上吃。”
苏念这才想起,昨天为了赶在傍晚前把“护”字的边缘清理干净,她确实错过了午饭,只在傍晚吃了几口老陈送来的点心。她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被沈亦臻记在心上。她放下手里的羊毛笔,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襟,轻声说:“没有打扰,我刚好也有点累了,正想休息一会儿。”
沈亦臻走进来,把食盒放在八仙桌的另一侧,避开了摊着修复工具的区域。他打开食盒的动作很轻,像是在对待一件易碎的文物——食盒分上下两层,下层放着两个白瓷碗,碗口盖着银色的保温盖,上层则摆着两双竹筷和一小碟酱菜。一股淡淡的饭菜香从食盒里漫出来,不是酒店后厨那种精致却冰冷的味道,而是带着烟火气的家常香气,像是家里妈妈煮的饭,温暖又亲切。
“我让厨房做了点清淡的,”他拿起一个白瓷碗,掀开保温盖,里面是一碗糙米饭,上面铺着几片清蒸鱼和一撮翠绿的青菜,“你修复文物费眼费神,吃太油腻的不好。”
苏念看着碗里的饭菜,心里突然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她以前听圈内的人说,沈亦臻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对待下属严苛,对待合作方更是带着疏离的压迫感,连吃饭都总是在办公室里解决,从不会特意为谁准备食物。可眼前的沈亦臻,却提着一个旧食盒,为她送来一份温热的午饭,连菜的口味都考虑到了她的需求。
“谢谢沈总,”苏念接过碗,指尖碰到瓷碗的温度,暖得让人心头发颤,“您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我自己叫外卖也可以。”
“外卖哪有家里做的干净?”沈亦臻拿起另一个碗,掀开盖子,里面的饭菜和苏念的一模一样,只是清蒸鱼的分量多了些,“我也没吃,正好一起。”
他说着,就坐在了苏念对面的椅子上,拿起竹筷,夹了一口糙米饭放进嘴里。他吃饭的动作很斯文,咀嚼时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却不像那些刻意保持优雅的豪门公子那样让人觉得距离感十足,反而带着一种自然的从容。阳光从他身后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发梢上,映出几缕浅棕色的光泽,竟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烟火气。
苏念也拿起竹筷,夹了一口青菜。青菜煮得刚刚好,脆嫩多汁,带着淡淡的清甜,显然是刚出锅不久就装进了保温盒。她又夹了一块清蒸鱼,鱼肉鲜嫩,没有一点腥味,只放了少许姜丝和葱段提味,正好符合她清淡的口味。她一边吃,一边偷偷看对面的沈亦臻,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桌上的修复笔记,目光落在那些刻字的草图上。
“刻字清理得怎么样了?”他突然开口,打破了房间里的宁静,“‘护国宝’那三个字,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苏念咽下嘴里的饭,放下竹筷,指着笔记上的草图说:“‘护’字的最后一笔刻得很深,而且笔画边缘有细微的磨损,像是刻字的人当时用了很大的力气,或者刻完之后被人反复摸过。‘国’字的方框里,还藏着一个很小的圆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我怀疑是当时的标记。”
沈亦臻凑过来看,他的身体离苏念很近,身上带着一股淡淡的雪松香气,混着饭菜的香气,萦绕在苏念的鼻尖。他的手指轻轻点在“国”字的草图上,指尖的温度透过纸张传过来,让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这个圆点,会不会和当年的国宝有关?”他轻声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探究。
“有可能,”苏念赶紧收回目光,假装整理笔记,“我查过资料,光绪年间的文物上,有时候会刻上特殊的标记,用来区分不同的藏品。只是具体是什么标记,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沈亦臻点点头,没再追问,而是重新拿起竹筷,继续吃饭。两人又陷入了沉默,可这次的沉默却不像以前那样带着疏离的尴尬,反而多了几分自在的宁静。阳光慢慢移动,落在两人的碗上,把白瓷碗照得透亮。
吃到一半,苏念突然发现,沈亦臻正把自己碗里的青菜一片一片夹到她的碗里。他的动作很自然,像是做过很多次一样,夹完之后还特意把鱼肉往自己碗里拨了拨,仿佛这样就能掩盖他的小动作。
“沈总,您怎么不吃青菜?”苏念忍不住问,看着碗里堆得越来越多的青菜,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沈亦臻的耳尖微微泛红,眼神有些闪躲,语气带着一丝孩子气的别扭:“我不爱吃青菜,有点涩。”
苏念看着他这副模样,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她以前总觉得,沈亦臻就像一块没有温度的寒冰,永远高高在上,让人不敢靠近。可现在她才发现,这个总是冷冰冰的男人,其实也有很可爱的一面——会因为不爱吃青菜而偷偷把菜夹给别人,会因为担心她没吃饭而特意送午饭,会在说起母亲时眼神变得柔软。
“青菜有营养,对身体好,”苏念夹起一片青菜,递到沈亦臻的碗里,“沈总,您多少吃一点,不然身体会受不了的。”
沈亦臻看着碗里的青菜,愣了一下,随即拿起竹筷,把青菜夹起来放进嘴里。他咀嚼的时候,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忍受什么难吃的东西,可眼神里却没有一丝不耐烦,反而带着几分无奈的妥协。
“怎么样,不难吃吧?”苏念笑着问。
沈亦臻咽下青菜,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含糊:“还行,比我想象中好吃。”
苏念看着他,心里突然觉得暖暖的。她想起小时候,祖父也不爱吃青菜,每次吃饭都要把青菜挑出来,她就像现在这样,把青菜夹回祖父的碗里,逼着祖父吃下去。那时候的修复室里,也总是这样充满了烟火气,祖父的笑声、饭菜的香气、工具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她最温暖的回忆。
而现在,在这座陌生的老宅里,在这个曾经让她感到压抑的西厢房里,她竟然又感受到了这种熟悉的烟火气。阳光落在她和沈亦臻身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八仙桌上,像是被岁月编织在一起的丝线。修复工具静静地躺在一旁,恒温箱里的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窗外的石榴树还在轻轻摇晃,一切都安静而美好。
沈亦臻吃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碗,拿起纸巾擦了擦嘴。他看着苏念碗里剩下的半碗饭,轻声说:“慢慢吃,不用急,我等你。”
苏念点点头,拿起竹筷,继续吃饭。她吃得很慢,想要把这份温暖的烟火气,多留一会儿,再留一会儿。她知道,这样的时刻或许不会常有,沈亦臻是沈氏集团的总裁,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物修复师,他们之间隔着身份、隔着秘密、隔着百年的时光。可至少在这一刻,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沈总和小心翼翼的修复师,只是两个共享一份午饭的普通人,只是两个在岁月里寻找温暖的灵魂。
阳光慢慢西移,从窗户的一侧移到了另一侧,把房间里的阴影拉得更长。苏念吃完最后一口饭,放下碗,看着沈亦臻。他正坐在椅子上,翻看她的修复笔记,目光专注而认真,像是在研究一件珍贵的文物。
“沈总,谢谢您的午饭,很好吃。”苏念轻声说。
沈亦臻抬起头,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丝温柔的笑意:“喜欢就好,以后要是想吃,随时跟我说,厨房可以经常做。”
苏念的心跳漏了一拍,赶紧低下头,收拾桌上的碗碟。她能感觉到沈亦臻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带着温暖的重量,让她的耳尖微微发烫。
这一刻,她突然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这份修复室里的烟火气,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目光所及都将是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