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雪压苏枝与童言寄暖
冬至前的暴雪连下了三日,断星崖的药圃被积雪埋得只剩个轮廓。林婉儿披着蓑衣去查看防风障,竹架上的雪苏枝被压成了弧形,却没一根折断,紫绿的叶片在雪缝里倔强地探着头,像无数双不肯闭合的眼睛。
“石大叔堆的雪兔子倒像真的!”小芽儿踩着高跷在雪地里蹦跳,棉袄口袋里鼓鼓囊囊的,装着给信鸽备的苏子粒。她指着药魂木旁的雪堆,那里蹲着只憨态可掬的雪兔,耳朵是用石缝紫苏的枯枝插的,鼻尖点着南洋紫苏的粉花瓣。
小石头正往雪兔脖子上系红绳,闻言直起腰笑:“等阿椰姐姐的信鸽来了,让它当向导,好找着咱的药圃。”他跺了跺脚上的雪,“刚扫雪时发现,石缝紫苏的根在冻土下冒出了新须,这性子可真够犟的。”
药铺的火塘里煨着紫苏姜茶,阿芷用小铜勺搅着茶汤,蒸汽在窗上凝成水珠,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像幅流动的画。“你太爷爷当年遇着这样的大雪,就会把药圃的雪扫进缸里,”老人舀出一碗茶递给林婉儿,“说雪水养根,来年的紫苏能长高一截。”
茶碗刚递到手里,门外传来扑棱棱的翅膀声。小芽儿丢下高跷就冲出去,果然是南洋的信鸽,脚上的信管裹着油布,雪水渗不进去。“阿椰姐姐画了南洋的冬天!”她举着信纸冲进屋,冻得通红的手指点着画纸,“你看,她们的暖棚里开了暖气,粉紫苏还在开花呢!”
画纸上的暖棚里,阿椰和几个孩子围着盛开的粉紫苏,每个人手里都举着片叶子,叶片上用金线绣着“断星崖”三个字。信纸背面写着歪歪扭扭的汉字:“我们给紫苏唱药谣,它们就开花了,等雪化了,寄新种给你们。”
林婉儿把信纸凑近火塘烤干,水汽蒸腾间,仿佛闻到了南洋暖棚里的花香。她忽然想起春天试种的“阿椰紫苏”,此刻定在雪下憋着劲儿,等春风一到就钻出地面,去赴这场跨越山海的约定。
“黑风岭的孩子们寄来冻疮膏了。”小石头从背篓里掏出个陶罐,罐口封着油纸,“刀疤脸说,是用石缝紫苏根熬的,加了雪苏籽油,治冻裂最管用。”他揭开油纸,膏体泛着淡淡的金晕,药香混着炭火的气息漫开来。
小芽儿立刻掏出她的画册,在新页上画了只捧着陶罐的雪兔:“我要告诉阿椰姐姐,黑风岭的药膏暖乎乎的,像她们暖棚里的暖气。”画旁还画了个小小的温度计,一边标着断星崖的“冷”,一边标着南洋的“暖”,中间用紫苏藤连了起来。
雪停时,日头终于露了脸。林婉儿带着小芽儿去给雪苏枝抖雪,指尖触到叶片时,竟感到一丝微弱的暖意——是药魂木的气息顺着根系传了上来。她望向石座上的“和合草”盆栽,三株紫苏的叶片上都结了层薄冰,却依旧紧紧挨在一起,像在相互取暖。
“太爷爷说,药草懂得抱团。”林婉儿轻声说,“就像人一样,再远的路,心在一块儿,就不觉得冷了。”
小芽儿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指着山道喊:“快看!是镇上的孩子们!”一群穿着棉袄的身影正踩着雪走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个小布包,里面是他们在自家院子里种的紫苏籽,冻得硬邦邦的,却带着孩子气的郑重。
“我们想种在断星崖,”领头的孩子仰着冻红的脸,“李大叔说,种在这里的紫苏,能长到南洋去。”
林婉儿看着孩子们蹲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药魂木周围的土里,忽然觉得这暴雪覆盖的崖间,藏着无数涌动的春天。她知道,断星崖的冬天再冷,只要这些种子还在,这些童言还在,这些跨越山海的牵挂还在,就总有新的绿,在雪下悄悄酝酿,等着在某个清晨,给世界一个惊喜。
火塘里的姜茶还在咕嘟作响,信鸽在梁上打盹,小芽儿的画册摊在桌上,新画的雪地里,无数株紫苏正破土而出,直指苍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