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不能恒久保持德行,或许会承受羞辱,守持正固也难免憾惜。
含义: 恒久之道中,若不能一贯保持德行(不恒其德),可能招致羞辱,即使暂时守正,也会有遗憾。象征恒久需内外一致,德行不可动摇。
九三故事:
时光荏苒,如同沧澜河的流水,悄无声息地又过去了几个春秋。
恒心主导的治水方略成效卓着,昔日狂暴不羁的沧澜河,如今在柳林的环抱与疏导工程的调理下,变得温顺而富有生机。两岸土地得以保全,部落连年丰收,人丁日渐兴旺。恒心的名字,不再仅仅是本部落的骄傲,更如同长了翅膀的鸟儿,飞越山峦,传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部落联盟。
赞誉如同温柔的暖风,终日包裹着恒心。族人们看到他,总会投以崇敬的目光,首领和长老们对他更是器重有加。起初,恒心还能保持清醒,牢记“浚恒”之败的教训,谦逊而谨慎。但久而久之,在这片过于和煦的“暖风”中,他那颗曾经如磐石般坚定的心,也不自觉地有些松动了。
这一日,来自百里之外“烈山部落”的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带来了该部落首领的亲笔信和丰厚的礼物。信中言辞恳切,提及烈山部落饱受一条名为“怒川”的支流泛滥之苦,听闻恒心大师治水有方,特此备厚礼相邀,恳请前往指点,助他们脱离水患。
看着那些光洁的兽皮、晶莹的玉石和醇香的美酒,听着使者口中不绝的溢美之词,恒心心中那股因成功而滋长的骄傲,仿佛被投入了干柴,悄然燃起。他几乎未多做思量,便在族人们羡慕与自豪的目光中,欣然应允。
临行前,沧澜祭司拄着拐杖前来送行,浑浊的老眼深深看了恒心一眼,缓声道:“恒心,此去他乡,水土各异,水情亦不同。望你谨记,‘恒’之一字,不仅在术,更在于心。”
恒心正沉浸在即将远行授艺的荣光中,对祭司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只是笑着拱手:“祭司放心,恒心必不负所托,将治水之法传播开来。”
他并未真正领会,祭司所言的“心”,指的是那颗需要恒久持守的、谦逊而专注的“德心”。
烈山部落位于更为干旱的丘陵地带,那条“怒川”虽只是沧澜河的支流,但因流经地势陡峭、土质疏松的区域,每逢暴雨,便如它的名字一般,怒吼着冲刷而下,携带大量泥沙,极易淤塞并改道,破坏力极强。
恒心抵达时,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接待。烈山部落的首领亲自出迎,当晚便设下盛大的宴席。烤全羊的香气弥漫,大坛的烈酒被拍开泥封,热情豪爽的烈山族人轮番上前敬酒,赞美之词比酒更醉人。
“恒心大师!您能来,是我们烈山部落的福气!”
“大师,请满饮此杯!祝您此行顺利,助我部解除千年之忧!”
“早就听闻大师之名,今日得见,果然不凡!”
杯觥交错,欢声笑语。恒心被簇拥在中心,脸颊因酒意和得意而泛红。他讲述着自己如何带领族人植树固岸,如何巧妙设置缓坡石堰,听得烈山族人如痴如醉,惊叹连连。起初,他还保持着礼节性的推辞,但几碗烈酒下肚,又在众人不断的吹捧下,他渐渐有些飘然,话语也多了起来,甚至带着几分自矜。
不恒其德——他那曾因失败而淬炼出的谨慎与谦卑,在这异乡的盛宴和如潮的赞誉中,开始悄然松动、流逝。
接下来的几日,烈山首领派了专人陪同恒心勘察怒川水情。恒心沿着河岸走了几段,大致看了看地形。他发现怒川的问题确实与沧澜河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复杂性,尤其是上游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问题尤为突出。这需要更细致的勘察和更具针对性的方案。
然而,烈山部落的款待实在周到。每日不是丰盛的宴席,便是组织狩猎、歌舞,陪同的几位长老也极善言辞,总能找到理由劝酒谈天。恒心初时还坚持每日早晚巡查,但连续几日下来,习惯了酒宴的喧闹和放松,便觉得独自去勘察那些枯燥的河道有些索然无味。
“大师不必如此辛劳,怒川之患非一日之寒,亦非一日可解。今日天气晴好,不如再去猎些野味,晚上我们痛饮一番!”陪同的长老笑着拉住他。
恒心推辞了几句,但看着对方热情的笑脸,想着自己远来是客,过于严肃似乎不近人情,加之连日饮酒,精神也有些懈怠,便半推半就地应下了。
不恒其德——他那治水者应有的勤勉与专注,在安逸的享受和人情世故的消磨下,进一步松懈了。
如此过了七八日,恒心虽也断断续续地提出了一些植柳、设堰的建议,烈山部落也依言开始准备,但他并未能深入核心,提出系统且契合当地实际的完整方案。更多的时间,他是在酒宴和休闲中度过的。
这一夜,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欢宴。恒心喝得酩酊大醉,被侍从扶回客舍,倒头便睡。
然而,就在他沉入梦乡之时,上游山区却下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夜雨。
对于植被丰茂的沧澜河流域,这样的雨量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植被稀疏、土质松散的怒川上游,这已足够引发山洪,裹挟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
凌晨时分,天色未明,一阵急促的钟声和惶急的呼喊划破了烈山部落的宁静!
“决堤了!怒川决堤了!”
“快跑啊!水来了!”
恒心被惊醒,宿醉未消,头痛欲裂。他跌跌撞撞地冲出客舍,只见外面已乱成一团。人们哭喊着向高处奔逃,浑浊的洪水正从部落下游的方向倒灌进来,迅速淹没低处的屋舍和仓廪。
他心中猛地一沉,跟着人流跑到高处,向决堤处望去——正是那段他前几日勘察过、认为问题不大,却未曾细致评估和督促加固的旧堤坝!因为年久失修,又未能及时得到有效的防护,在这次不算特别大的山洪冲击下,不堪重负,垮塌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从缺口处奔腾而出,瞬间吞噬了大片即将成熟的农田和一个储存着过冬粮草的仓廪。
烈山部落的首领和几位长老站在高处,望着眼前的一片汪洋,脸色铁青。他们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匆匆赶来的恒心身上。
那目光,不再是之前的崇敬与热情,而是充满了失望、愤怒,以及一种被欺骗、被辜负的冰冷。
“恒心大师!”烈山首领的声音压抑着怒火,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石子砸在恒心脸上,“我部以诚相待,奉若上宾,只望您能解我水患。可您连日来……饮酒作乐,疏于巡查!若是您能尽责一些,及早发现这堤坝隐患,督促加固,何至于此?!如今良田被毁,粮仓淹没,您……您让我们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承之羞!
巨大的羞愧感,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将恒心淹没。他面红耳赤,张口结舌,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能说什么?辩解自己并非故意?辩解自己提出了建议?在眼前这惨痛的现实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确实指出了方向,但他未能恒久地持守那份治水者应有的德行——勤奋、专注、尽责。他的松懈与享乐,间接导致了这场本可避免或减轻的灾难。
贞吝——即使他前来指导的初衷是好的(贞),但因德行的不恒,依然造成了巨大的遗憾和损失(吝)。
周围的烈山族人投来的目光,充满了鄙夷和怨恨。那些曾经敬酒的双手,此刻紧紧攥成了拳头。恒心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无数道目光鞭挞着,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猛地转过身,甚至不敢再看那片被自己“疏忽”所造就的泽国,对着烈山首领深深一揖,声音沙哑而颤抖:“恒心……之过,万死难辞!请首领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我立刻去抢修堤坝!”
他不等首领回应,便如同逃避般,冲下了高坡,冲向那片混乱的决口处。他需要做点什么,什么都好,来抵消这噬心的羞愧。
他跳入齐腰深冰冷浑浊的洪水中,和烈山部落的青壮们一起,扛起沙袋,搬运石块,拼命想要堵住那咆哮的缺口。泥水溅满他全身,汗水混合着泪水流下,他浑然不顾,只是机械地、疯狂地劳作着,仿佛只有身体的极度疲惫,才能暂时麻痹那灵魂深处的耻辱。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奋战,缺口终于被勉强堵住。恒心累得几乎虚脱,被人拖上岸时,直接瘫倒在地。
他躺在泥泞中,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他想起临行前祭司的叮嘱,想起自己当初在沧澜河边立下的誓言,想起那些因他冒进而死伤的族人……本以为已经吸取了教训,没想到在成功的赞誉中,竟又迷失了方向。
“恒德如水,一刻不流则腐。”他喃喃自语,声音干涩,“治水先治心,心恒则水恒……我竟忘了,竟忘了……”
这一次的教训,比“浚恒”之败更为深刻。它无关技术,无关方法,直指本心。
当恒心拖着疲惫不堪、更是羞愧难当的身躯,向烈山首领辞行时,首领看着他憔悴狼狈的模样,终究是叹了口气,没有再多加斥责,只是挥了挥手。
恒心没有接受任何馈赠,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烈山部落。
回程的路,显得格外漫长而沉重。来时满载赞誉与期待,归时只剩满身羞辱与自责。
他知道,这次“不恒其德”所带来的“承之羞”与“贞吝”,将如同一条无形的鞭子,永远鞭策着他。恒久之道,漫漫修远,不仅仅是技术与毅力的考验,更是对心性与德行永不松懈的锤炼。
讲述了恒心因治水成功而声名远播,受邀前往烈山部落指导治水。在异乡盛情款待和如潮赞誉中,恒心逐渐骄惰松懈,疏于尽职巡查(不恒其德),终日流连宴饮。最终导致其未能及时发现堤坝隐患,在一场夜雨引发的山洪中,堤坝垮塌,农田粮仓被淹,给烈山部落造成重大损失。恒心因此面对烈山首领的斥责与族人的怨恨,承受了巨大的羞愧(承之羞)。尽管其指导初衷本善(贞),但因德行不恒,仍造成了深切的遗憾(吝)。此章深刻阐释了恒卦九三爻辞的警示:在追求恒久事业的过程中,外界的成功与赞誉易使人迷失,若不能始终如一地持守勤勉、专注、尽责的德行,即便基础牢固、初衷纯正,也难免因一时的松懈而招致羞辱与挫败,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恒久之道,不仅是对方法的坚持,更是对心性德行的持久考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