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心里一沉,知道这年轻老师恐怕也是被氛感染颇深。
他不动声色,叹了口气:“刘老师,您说得对,光荣,确实光荣,可正因为光荣,责任才重大啊。”
“我是在铁路公安系统工作的,深知建设祖国光有热情不够,更需要真才实学。”
“就拿铁路机务段来说,一个技术过硬、懂理论的技术员、工程师,比十个只会出蛮力的工人贡献都大。”
随后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我们韩家,上一辈人,为了新中国,牺牲了不下十口人。”
“我大伯、舅舅都倒在了战场上,我父亲常说,他们流血牺牲,就是为了后代能过上好日子,能有机会学好本事,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小涛,我们不是不让他奉献,是希望他将来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更大的贡献,而不是……而不是仅仅凭着一股子少年意气,去消耗青春。”
这番话,韩东说得很有技巧,他没有直接反对支援边疆,而是抬出了“家族牺牲”和“更大贡献”这两面大旗。
既表明了韩家的革命立场无可指摘,又委婉地表达了对韩涛另一种成长路径的期望。
刘老师显然被“牺牲了不下十口人”这句话震住了。
面对这样一个有着显赫革命背景的家庭,语气顿时谨慎了许多。
她沉吟了一下:“韩东同志,您家里的情况……我有所耳闻,您和您家里的想法,我理解了。”
“但是,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看韩涛同学自己的意愿,以及学校的整体安排,我个人的力量有限……”
韩东立刻接话:“我明白,刘老师,我们绝不是要搞特殊化,只是希望学校能在引导的时候,多鼓励同学们打好基础。”
“毕竟,国家建设是长久之计,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如果小涛自己坚持,我们做家人的,最后肯定也会支持。”
“只是现阶段,还请您多帮忙引导一下,让他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如果……如果他有什么书面的申请之类的,还请您务必多把关,毕竟他还未成年,很多考虑不周全。”
“书面的申请”这几个字,韩东说得格外清晰,刘老师不是傻子,自然听懂了弦外之音。
她心里权衡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韩东同志,您放心,作为班主任,我会帮助韩涛同学正确理解国家的号召,也会建议他把当前学业放在首位,至于其他的……我会及时和学校领导沟通的。”
得到班主任这个不算承诺的承诺,韩东知道,第一关算是过去了。
但关键还在校长那里,班主任最多是劝导和拖延,真正能压住这种“积极分子”申请的,是学校领导。
韩东又客气了几句,便告辞出来,径直走向校长室,他心里盘算着,见到校长该怎么说。
敲开校长室的门,校长姓陈,是个五十岁左右、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颇为儒雅的中年人,客气地请他坐下。
“韩东同志,是为了你弟弟韩涛的事情来的吧?”陈校长开门见山,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
“陈校长,打扰您了。”韩东姿态放得很低,“主要是家里对小弟今后的发展,有些想法,想跟学校沟通一下,听听学校的意见。”
陈校长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韩东便把对班主任说的那番话,用更斟酌、更隐晦的语言又说了一遍。
重点还是强调韩涛年纪小,对“学好真本事报效国家”的期望。
在校长这里,他没有提大伯等人的牺牲,因为校长和老师可不一样,校长的级别可是和街道办主任一样,情况不用说人家都知道。
陈校长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这种老教育工作者,经历过太多。
对政策和人情世故的理解,远非刘老师那样的年轻人可比。
他当然听懂了韩东的来意,他也清楚韩家的背景,在京城,韩江南虽然职位不算高,但人品好,家族牺牲大,还是颇有分量的。
等韩东说完,陈校长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韩东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韩涛同学思想进步,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也反映了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他先肯定了政治正确的一面,然后话锋微妙一转:“但是,正如你所说,建设祖国是长期的任务,需要的是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确实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将来无论走到哪个岗位,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看了一眼韩东,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关于韩涛同学的具体情况,学校会慎重考虑的。”
“我们会注重引导他将革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毕竟,他还年轻,未来的路很长,选择也很多,像你们这样的家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组织上对子弟的成长,一向也是关心和爱护的。”
“只要不违反原则,学校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承诺什么,又清晰地传递了“放心”的信号。
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家庭”和“组织上对子弟的成长一向也是关心和爱护的”这几句,几乎就是明确的暗示了。
韩东心里一块大石头顿时落了一半,他怕得就是韩涛脑袋一热,申请交上去了,家里不知道,有了校长的保证,这份申请就永远交不上去了。
他连忙站起来,感激地说:“谢谢陈校长,有您这番话,我就放心了,我一定配合学校,督促小涛好好学习!”
从校长室出来,韩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件事,至少在现阶段,算是暂时按下了。
校长是个明白人,既给了韩家面子,又没有违背明面上的政策。
只要学校这边把韩涛的申请压住,或者引导他向“学好知识再贡献”的方向发展,弟弟暂时就是安全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韩涛虽然在学校里依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但回到家,关于“去边疆”的话题提得少了。
更多的是埋头学习,偶尔他还会拿着一些难题来问韩东这个大哥,韩东也乐于解答,并趁机灌输“技术强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想法。
李芹和韩江南看到小儿子安分下来,专心学业,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家庭内部的风波暂时平息,但韩东心里的那根弦却始终绷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路公安的晋升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