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云长老所谓的“好地方”,并非什么洞天福地,而是藏经阁后方一片人迹罕至的竹林。竹林深处,有一间简陋的竹屋,屋前有清溪流过,几块光滑的巨石散落溪边,这便是玄云长老平日清修之所。
将叶凡放下,玄云长老随意地在一块巨石上坐下,翘起腿,完全没有为人师表的严肃样子。他不知从哪儿摸出一个酒葫芦,仰头灌了一口,才眯着眼看向肃立一旁的叶凡。
“小子,别绷那么紧。我这儿没那么多规矩。”玄云长老用袖子擦了擦嘴,“首先,你得明白一件事。我玄云收徒,不看资质,只看顺不顺眼,以及……有没有点意思。你,还算有点意思。”
叶凡恭敬道:“弟子愚钝,请师尊教诲。”
“愚钝?嘿嘿。”玄云长老嗤笑一声,“真正的愚钝,是不知道自己愚钝,或者知道了却不思改变。你嘛,是知道自己哪不行,还肯往死里下功夫,这叫大智若愚。”
他话锋一转,神色稍正:“你小比那场我看了。最后撞向林风那一下,够狠,也够蠢。若不是你之前挨打练得皮糙肉厚,运气又好,避开了要害,现在躺床上的就是你了。”
叶凡心中一凛,知道师尊眼光毒辣,点头道:“弟子当时别无他法,只能行险。”
“险招可用,但要有保命的底牌。你的问题,在于根基虽算扎实,但太过‘死板’。”玄云长老一针见血,“《青玄筑基功》你练得滚瓜烂熟,但可曾想过,为何气息要如此运行?这套拳法每一招的发力关节在哪?如何用最小的力气,打出最大的效果?”
叶凡怔住。他之前修炼,只求动作标准,气息顺畅,从未深思过这些背后的道理。
“从今天起,忘掉你之前学的东西……不,不是忘掉,是打碎了,重新理解。”玄云长老跳下石头,“来,再把那套《青玄拳法》的第一式‘起手式’打一遍我看看。”
叶凡依言摆开架势,中规中矩。
“停!”玄云长老走到他身边,手指在他肩、肘、腰、腿几处一点,“这里,太僵!这里,力断了!气息聚在胸口作甚?等着挨打吗?散入四肢,意随身动!”
他的指点,与玉前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为具体,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他不再要求叶凡追求招式的完美形态,而是不断让他感受发力时肌肉的牵拉、气息的流转,如何将全身的力量在瞬间整合,灌注于一点。
“拳不是这么打的!”玄云长老有时会亲自示范,他的动作看起来随意甚至有些散漫,但一拳击出,空气中却发出低沉的爆鸣,远处一株粗竹应声而裂,断口光滑如镜。看得叶凡心惊不已。
颠覆性的教学:
玄云长老的教学方式天马行空,完全颠覆了叶凡的认知。
站桩不是静立:他让叶凡在湍急的溪水中站桩,感受水流的冲击,锻炼下盘的稳定和对力量的化解。
练拳不止打拳:他让叶凡去观察竹林里蛇的扑击、猿猴的纵跃、甚至风吹竹叶的摇曳,去体会那种自然的韵律和爆发力。
功法活学活用:他逼着叶凡在高速奔跑中运转《青玄筑基功》,在疲惫欲死时保持气息不乱,美其名曰“让身体记住绝境中的本能”。
知识庞杂:他从不系统讲授高深功法,反而经常丢给叶凡一些看似无关的杂书——经脉详解、草药图鉴、甚至是一些游记野史,让他从中自行领悟。
“功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藏经阁里那些高阶秘籍,说白了都是前人走过的路。你可以借鉴,但最终,你得走出自己的路。”玄云长老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叶凡的认真与蜕变:
面对这种近乎“折磨”却又充满智慧的教学,叶凡展现出了惊人的认真和韧性。他不再像在外门时那样盲目苦练,而是将玄云师尊的每一句点拨都反复咀嚼,认真实践。
每一次被师尊看似随意地击倒,他都会爬起来,认真思考自己为何会败;每一次看似古怪的修炼任务,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并努力思考其背后的深意;那些杂书,他也认真阅读,从中确实汲取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养分。
他的进步,是内在而深刻的。气息变得更加绵长灵动,对力量的掌控精细入微。同样是《青玄拳法》,在他手中少了几分匠气,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自然与威胁。他的眼神愈发沉静,那是一种源于对自身力量深刻认知的自信。
这一日,玄云长老看着叶凡在夕阳下,将一套最基础的拳法打得行云流水,看似缓慢,却暗合某种韵律,每一拳都引动周身气流微微荡漾。他满意地抿了口酒,对身旁恭敬侍立的叶凡说道:
“嗯,有点样子了。死功夫下了,现在,该学点‘活’的东西了。明天开始,跟我学点保命的小玩意儿。”
叶凡心中一动,知道师尊终于要传授他真正的技艺了。他深深一揖:“谢师尊!”
夕阳将师徒二人的身影拉长,竹林幽静,唯有溪水潺潺,仿佛预示着一条独特的武道之路,正在叶凡脚下缓缓铺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凡人修天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