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坐在办公桌前,屏幕的光映在脸上。他没有关电脑,也没有起身。走廊那间办公室的灯亮了一会儿,又灭了。脚步声原路返回,钥匙轻响,门锁扣上。整层楼重新安静下来。
他低头看手机。那封邮件还在,病历系统授权成功的提示没有撤回。张某的信息清清楚楚,李某昨天来过,停留四十七分钟。这个时间足够说很多话,也足够施加某种影响。
他合上笔记本,抽出一张新纸。这次不是写证据链,而是列问题。第一行:对方会怎么辩?
他知道恒正科技不会坐以待毙。郑世坤那边一定已经在准备应对方案。他们有资源,有经验,更熟悉规则怎么用才最有效。而他这边,证据是实的,但能不能在法庭上站住脚,还得看策略。
他拨通周正言的电话。
“主任,明天上午能开个会吗?关于恒正科技那个案子。”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你拿到鉴定报告了?”
“拿到了。”
“几点?”
“九点,档案室旁边的小会议室。”
“我到。”
第二天早上八点五十分,林远把打印好的材料放在会议桌上。每一份都编号,封面标注内容类型。A-1是登记簿照片,A-2是工商备案记录,A-3是签名比对图,A-4是鉴定报告原件复印件。他还准备了一份时间线表,从V1提交日到V3签署日,再到李某探视张某的时间点,全部标红。
周正言推门进来时手里端着一杯茶。他坐下没说话,先翻材料。一页一页看过去,速度不快,但很仔细。看完最后一张,他抬头。
“你打算怎么打?”
“先攻合同无效。”林远说,“签名不是张某本人,盖章时间晚于签署日,这两条直接动摇法律效力基础。然后结合园区值班记录和病历信息,证明对方在明知张某无法签字的情况下仍使用该文件,构成恶意串通。”
周正言点头。“他们会怎么说?”
“第一种可能,否认代签事实,说是我们伪造证据;第二种,承认签名有问题,但主张事后追认;第三种,转移焦点,质疑我们取证程序不合法。”
“哪个最难应付?”
“追认。”林远说,“如果他们拿出张某住院期间的录音或书面确认,哪怕只是模糊表态,法官也可能认定合同有效。”
“那你有没有办法破?”
“有。”林远打开平板,调出张某的诊断书截图,“脑梗后遗症,语言功能障碍。这种状态下做的任何‘确认’,都需要医学评估支持。我们可以申请专家出庭,说明患者当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周正言喝了口茶。“还有呢?”
“他们会查我们的底细。”林远说,“尤其是老陈的身份。当年五金店败诉的事可能会被翻出来,说我代理动机不纯,煽动旧怨。”
“你怎么回应?”
“不回避。”林远说,“老陈确实是受害者,但这起案件的核心是技术转让协议的真实性,不是个人恩怨。所有证据都指向文件造假,与当事人背景无关。”
周正言放下杯子。“你还想到什么?”
“李某。”林远说,“他是关键执行人。现在频繁接触张某,目的很明确——要么控制证人,要么制造虚假证据。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完成动作前,向法院申请调查令,调取张某住院期间的所有监控和医疗记录。”
“风险不小。”周正言说,“一旦申请失败,等于提前暴露意图。”
“我知道。”林远说,“所以我准备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正常走程序,理由是‘为保障诉讼公正,需核实关键证人真实意愿’;第二套备用,如果我们发现对方已经开始伪造材料,就立刻转为紧急保全申请,要求冻结张某名下所有可能涉及本案的签字文件。”
周正言盯着他看了几秒。“你什么时候想这么多的?”
“昨晚。”林远说,“灯一直开着。”
会议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后,周正言没走远,站在门口想了想,回头说:“抽两个助理给你,文书整理和材料归档让他们做。你专心准备庭审陈述。”
林远点头。“谢谢。”
“别谢我。”周正言说,“我只是觉得,这案子不能再拖了。”
下午,林远开始写正式诉讼策略文档。标题很简单:恒正科技技术转让纠纷案一审应对预案。
第一部分:核心主张
1. 合同签署无效——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意思表示无效。
2. 程序严重违法——签署时间倒置,印章滞后,违反基本交易逻辑。
3. 存在恶意串通——李某代签且长期掌控张某接触权,具备操控条件。
第二部分:对方可能抗辩方向及应对
1. 质疑证据来源合法性 → 提供完整取证流程说明,附司法鉴定中心收件凭证。
2. 主张张某事后追认 → 出示医院诊断证明,申请行为能力鉴定。
3. 指控原告方煽动群体事件 → 强调本案为独立民事纠纷,与其他历史案件无关联。
第三部分:外部干扰预案
1. 若出现媒体负面报道 → 暂不回应,保留名誉侵权追诉权利。
2. 若证人状态异常 → 立即向法院提交情况说明,申请见证式询问。
3. 若遭遇行政阻力 → 启动上级法院备案机制,确保程序透明。
他一条条写下去,每一项后面都标注对应的证据编号和法律条文。写到最后一页时,天已经黑了。
他把文档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封面贴上标签:恒正科技案·一审出庭材料。放进专用文件夹,锁进抽屉。
电脑还开着。他重新打开病历系统的页面,再次核对张某的床位号和科室。康复科三楼,312床。这个信息他已经记熟。
手机放在一边,安静无声。他没有发那条只含数字“702”的短信,也没有联系老陈。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知道,从明天起,每一步都会被盯着。对方一定会想办法摸清他的节奏。但他也清楚,真正的较量不在调查阶段,而在法庭之上。
他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一句话:
“当对方开始防守,说明他们怕了。”
笔尖停在那里。墨迹慢慢晕开一个小点。
门外传来清洁工推车的声音,走廊灯一闪一闪,像是接触不良。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林远的律师生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