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七玥下班后也刷起了历史小视频,这次她刷到的是一个比较冷门但又不算冷门的人,大家都听过他的名字,宰相张九龄。
很快,各朝各代的天幕也随即亮起:
“他是大唐的最强“斜杠卷王”
是王维的恩人,
孟浩然的上司,
王昌龄的盟友~
他还与贺知章同为盛唐“文坛领袖”~
他是盛唐帝国的“顶流男神”~
明明能靠脸吃饭,却非要当996社畜~
他还是广东人逢考必拜的“千年锦鲤”~
他是大唐的“六边形战士”~
颜值能当屏保,文采碾压全场~
怼皇帝专业户~
还是预言“安禄山必反”第一人~
他的人生剧本比《甄嬛传》还刺激~
预言“安史之乱”,却被当成“键盘侠”,和李林甫互怼堪比顶流饭圈大战~(*′I`*)
他就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岭南诗宗”张九龄”
“哇,原来他有这么多头衔呀,我之前还只知道他是宰相来着,还是一位当的很好的宰相~”
七玥很感慨。
而天幕下,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已经被这个宰相张九龄的头衔说的晕晕乎乎了~
这说起来好像和苏轼那个全才也不差多少了吧,而苏轼还没有做到宰相,这可是实打实的盛唐时期的宰相。
很多帝王不禁感慨:这样的人才请来他们这里,他们不嫌多的,真的。
视频还在继续,天幕里出现了一个超级帅气的男人。
“公元678年,广东韶关一户普通人家,张九龄出生了~
放到现在,这就是个小镇做题家的标准开局~没钱,没背景,但人家有外挂(?ˉ??ˉ??)
13岁写封信惊动了广州刺史王方庆,市长直接拍桌:
这小孩是文曲星下凡吧~(っ?3??????
———原话是:“此子必能致远”!
24岁考中进士,相当于今天考上中央党校+清华北大合体班。
长安吃瓜群众震惊三连=?=?(●???● |||)
岭南那种地方也能出进士?
他该不会买了“《五年科举三年模拟》”吧?Σ(?д?|||)??
建议严查祖上是不是有西域血统???!!!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他还有个隐藏技能———“基建狂魔”!
38岁的张九龄干了件大事,给朝廷递了封《开凿大庾岭路序》~
翻译成人话:领导,我要请假回家修条路~
结果他带着民工,硬生生在崇山峻岭间劈出条“京广高速”,把岭南Gdp直接拉高200%!
敲黑板、知识点:这条路上走过苏东坡、汤显祖,甚至杨贵妃的荔枝都从这儿过。没有张九龄,杨贵妃可能得啃苹果。
张九龄的职场秘诀就4个字:专治上头!
唐玄宗沉迷梨园选秀,实为重用伶人~
他上书:陛下,您这是要把国家KtV化?(*′I`*)
唐玄宗要给小舅子封官———张九龄直接把奏折拍桌上:
陛下,您家亲戚已经多到能组个男团出道了!!???
最绝的是,有次唐玄宗照镜子感慨自己发福了,张九龄突然闪现补刀:
陛下何止胖了,您还变懒了呢~
原话是:“陛下春秋高,稍倦于勤。
长安大工人集体瑟瑟发抖?_?
张丞相,您是真的勇…( ′?w?)?
公元735年,安禄山打了败仗,按律当斩。
张九龄看了一眼这个300斤的胡人胖子,突然汗毛倒竖:
此人有反骨,不杀必成祸患!
唐玄宗却爱心泛滥:
小安安这么萌,怎么可能是坏人?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安史之乱让大唐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张九龄的预言,比玛雅人算世界末日还准~(?-_?)??
眼看张九龄天天给老板泼冷水,心机boy李林甫开启绿茶模式,白天在玄宗面前装小白兔:
张丞相说的都对!!
晚上却偷偷给人穿小鞋:
陛下,张九龄说您老年痴呆呢~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把张九龄的宰相工字条一撕:你被优化了~
张九龄罢相后,唐玄宗仍怀念他的仪态风度。
每当有人给他推荐官员的时候,他都要问一句话:
这个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就是说他能赶得上张九龄的风度吗?
“九龄风度”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着名典故。
你以为张九龄只是个公务员,人家还是盛唐文坛最强hR~
王维新官上任没经验被抓,实为“舞黄狮案”,他大手一挥,这小伙子有才,放了吧~
孟浩然写是求职:给我个官当呗?~
张九龄秒回:安排!
冷知识———
《唐诗三百首》开篇第一首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相当于现代人刷抖音必看的“热门置顶”。
李白写“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已经很绝了吧~
张九龄写月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看了直呼内行!感慨道:
唐朝文坛顶流,九龄必须c位!!!
原话是:唐人物之圣,开元为最,而九龄尤第一流!
更气人的是,他连辞职信都写的像情诗: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姐就是女王,不伺候你了~
被贬到湖北的张九龄,彻底放飞自我,白天巡查农田,晚上狂写小作文,一年产出诗歌量超过现代网红写10年公众号————
其中最狠的一句:“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命运这玩意儿,比女朋友的心思还难猜~
张九龄还请归隐襄阳的孟浩然当了自己的幕僚,孟浩然写:
“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
表达对张九龄知遇之恩的感激。
不久流放岭南的王昌龄路过这里,三人均经历仕途挫折,张九龄被贬荆州,王昌龄屡遭外放,孟浩然布衣终身。
张九龄便和孟浩然、王昌龄一起吟诗作赋,堪称文学佳话。
公元740年,张九龄病逝于广东老家。
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逃难时,又想起张九龄,哭的像个200斤的孩子:要是九龄还在,朕何至于此啊?
原话是:“自九龄亡,吾不复闻忠言”。
但历史的黑色幽默在于,当领导的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说真话的人永远在背锅的路上~”
看完这个视频的七玥觉得好像又重新认识了一遍那个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的丞相大人张九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