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玥看苏东坡,大多是通过他的诗词了解他,因为他豁达乐观的心性,从而喜欢上他,很少这么完完整整的去了解苏轼一生的遭遇~
只知道一些网络上的梗:
苏轼:贬贬~~~~
苏辙:“捞捞…~~”
————@—@——
苏洵:“你兄弟二人将来要互相扶持~”
苏辙:“是!父亲~”
苏轼:“父亲,弟弟说他知道了~”
相信这两句调侃没有人不知道吧。
而各朝各代的人们之前也已经听过了苏辙的故事,觉得他是一个品格很好的人,毕竟一生只一妻,在这个封建时代还是颇为例外的。
而他的哥哥看起来是个全才呀,名声还比他大,只不过这官做的真的是———没什么情商的样子。
让各朝各代最喜欢的就是苏轼写给自己弟弟子由的那句诗。充满着人生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剧场~~~
清朝:乾隆位面
乾隆帝本身是非常喜欢苏东坡的诗的。
特别是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还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这个本本又被他拿出来盖了章。
要是七玥可以看到的话,多少都得说一句:
“住手啊———你个盖章狂魔!祸害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算,还要祸害《黄州寒食帖》( ̄~ ̄)”
可惜了,七玥并不知道老祖宗们也在和她一起刷视频。′_>`←_←
苏轼之所以被称为全才,是因为他在文学、艺术、思想、政治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成就。
于是七玥好奇之下,在搜索框里输入了:
为什么称苏轼是为“文科全才”?
搜索栏给出的回复是:
苏轼在“文学领域”
1、诗词创作方面:
苏轼的诗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宏大的气势描绘了赤壁古战场的壮丽景色,借古抒怀,展现出其豁达的胸怀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诗方面,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个人情感等诸多方面———
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以生动的描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苏轼的“散文成就”: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着述宏富,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他的政论文如《策略》《策别》等,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而他的游记散文,如《石钟山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3、苏轼的“艺术领域”
(1)书法造诣:苏轼是“宋四家”之一,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2)绘画成就:苏轼擅长画墨竹、枯木等,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他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枯木怪石图》,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4、苏轼的思想领域
(1)儒释道融合:苏轼对儒、释、道三家思想均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能够将三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儒家思想方面,他积极入世,关心国家命运和百姓疾苦,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道家思想方面,他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崇尚自然,不为世俗所累;
在佛家思想方面,他领悟了空明、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
5、苏轼的政治领域
(1)为官政绩: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在多地任职,但他始终坚守为官之道,为百姓谋福利。
在杭州任知州时,他疏浚西湖,修建了着名的苏堤,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和生态环境;
在密州任知州时,他积极抗旱救灾、捕蝗灭灾、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
(2)其他领域
美食贡献: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是一位美食家。
他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美食,如“东坡肉”“东坡肘子”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水利工程:苏轼对水利工程也颇有研究,他在各地任职期间,积极参与水利建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水利方案和建议,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哇塞!不愧是苏轼大大!超厉害的!”
七玥大致扫描一遍后,发出了感慨~? (??3(???c)
唐朝位面
李世民二凤陛下忍不住感慨:
“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是我最喜欢的!?(??v??)?
这个苏轼的《寒食帖》也不错,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王羲之的。”
嗯,二凤陛下就是这么喜爱《兰亭集序》~?(???)?
“那么第二行书是谁的呢?”
就在二凤陛下思索的时候,七玥刚好也顺便搜了搜“天下三大行书”
见天幕上缓缓出现了关于三大行书的介绍。
各朝各代的人们无不感慨天幕之神奇,居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问:天下三大行书指的是?
答:是对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件行书书法作品的赞誉,它们分别是: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 作者: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全篇字体结构多变,凡是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文中出现的20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
在章法上,自然天成,气脉贯通,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用笔细腻精妙,点画之间呼应连贯,既表现出行书的流畅活泼,又不失楷书的端庄稳重。
《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的书法以楷书着称,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其行书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子颜季明而作。
当时,颜氏一门在平叛过程中挺身而出,奋勇抵抗,但最终颜季明惨遭杀害,颜真卿怀着极度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篇祭文。
用笔豪放不羁,线条粗细变化明显,时而厚重雄浑,时而轻盈灵动,充分体现了作者情绪的起伏变化。
章法上,行与行之间疏密不均,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看似随意却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有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
-《祭侄文稿》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书法史上情感表达与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书法风格独具一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时所作。
被贬期间,他的生活十分困苦,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在寒食节这天,他写下了两首五言诗,并将其书于纸上,即为《黄州寒食帖》。
他的书法用笔自如,笔画粗细相间,墨色浓淡相宜,体现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
字体结构欹侧多姿,大小疏密变化丰富,既有行书的流畅,又有草书的奔放,展现出苏轼独特的书法个性和艺术魅力。
《黄州寒食帖》反映了苏轼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境和艺术追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李二凤陛下看完后,对着魏徵道:
“魏徵,你看到了吗?天下第二行书居然是我大唐的人写出来的。
可惜————”
二凤陛下叹了一口气,继续道:
“也不知道我大唐后期发生了什么?唐肃宗………这……颜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直播之历史名人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