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峪的惨败与皇太极的重伤,如同一场凛冽的寒潮,席卷了辽东大地,其带来的余波与震颤,远比明军追击的刀锋更为深刻地侵蚀着后金政权的根基。沈阳城,这座被皇太极经营得颇具气象的后金都城,此刻虽未见到明军的旗帜,却已然被一片愁云惨雾与暗流汹涌所笼罩。
消息是随着多尔衮、多铎等人护送着昏迷不醒的皇太极,以及那支十不存一、丢魂丧魄的两黄旗残兵败将传回的。当那杆曾经象征着无上荣耀与权力的织金龙纛以破碎的姿态出现在沈阳城外时,整个城市都仿佛被扼住了喉咙,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无法抑制的恐慌与悲恸。
“大汗……败了?”
“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
“明军的火器……真是妖法吗?”
各种难以置信的议论、恐惧的私语,在八旗贵族、普通旗丁乃至汉人包衣之间疯狂流传。鹰嘴峪之战的过程被幸存者以近乎妖魔化的方式描述出来——明军的火炮能隔着数里地精准砸碎人马,火铳的铅弹能轻易穿透最厚的铠甲,连绵不绝,如同雷神降世!这种技术上的绝对差距所带来的心理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比军事失败更致命的,是权力顶端的骤然真空与随之而来的激烈动荡。
皇太极被紧急送入皇宫(原明故宫),由最好的萨满和汉医联手救治,但他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加之急火攻心,一直处于深度昏迷之中,气息微弱,命悬一线。他这一倒,原本被其铁腕与威望强行压制住的各方矛盾,瞬间失去了约束,如同挣脱牢笼的猛兽,开始显露出狰狞的獠牙。
中宫(清宁宫)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大妃哲哲(皇太极正妃)与庄妃布木布泰(未来的孝庄太后)面容憔悴,忧心忡忡地守候在昏迷的皇太极榻前,她们不仅担心丈夫的性命,更担忧自己与儿子福临的未来。皇太极虽已称汗,但并未正式立储,此刻他若撒手人寰,这汗位之争必将异常惨烈。
议事大殿(崇政殿)内,则是另一番景象。以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为首的老一辈贝勒,与以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为首的年轻一代贝勒,以及皇太极长子豪格,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围绕着由谁暂摄国政、乃至未来汗位归属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甚至是充满火药味的争论。
代善年纪最长,资历最老,试图以稳定大局为由,主张由诸贝勒共同议政,暂时维持局面。但莽古尔泰素来桀骜,对皇太极本就心怀不满,此刻更是蠢蠢欲动。而年轻气盛的多尔衮,凭借其生母阿巴亥(被皇太极逼殉)的旧怨以及此次拼死救回皇太极的功劳,身边也聚集了一批支持者,野心勃勃。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虽有一定军功和部分两黄旗旧部的支持,但其能力和威望尚不足以服众。
“父汗尚在,尔等便欲争权夺利吗?!”豪格看着争吵不休的诸位叔父、兄弟,气得脸色通红,按刀怒吼,却显得势单力薄。
“哼,国不可一日无主!大汗昏迷不醒,军国大事岂能停滞?自然需有人主持!”莽古尔泰冷笑着反驳。
“主持?谁来主持?你吗?”多尔衮阴阳怪气地顶了回去,眼神锐利。
大殿之上,昔日皇太极在位时的秩序与威严荡然无存,只剩下利益的博弈与权力的觊觎。每一次会议都不欢而散,暗中串联、私下交易、厉兵秣马……种种动作在沈阳城内悄然进行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贵族府邸和军营之中。
消息通过“皇城司”安插在辽东的细作,以及一些嗅觉敏锐的晋商残余渠道,源源不断地传回北京。
乾清宫内,朱由检看着骆养性呈上的关于后金内斗的密报,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神色。
“陛下,建奴内乱已生,正是我大明挥师北上,犁庭扫穴,永绝后患之良机啊!”一位年轻的将领在军事会议上激动地进言。
然而,朱由检却缓缓摇了摇头。
“趁他病,要他命,看似有理,实则不然。”他走到巨大的北疆舆图前,目光深邃,“皇太极重伤,内部纷争,确是天赐良机。但此时若我大军压境,面对外患,这些争权夺利的豺狼,反而可能被迫暂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我军人地生疏,劳师远征,未必能讨得太大便宜,即便胜了,伤亡亦必惨重。”
他手指点向辽东广袤的土地,语气转为沉稳:“朕之所求,非一时之胜负,乃长治久安。皇太极若死,后金必乱,其内部消耗,远胜于我大军征伐。朕,要行‘长期蚕食,经济控制’之策!”
他看向李镇华和孙应元:“传朕旨意:
一、命袁崇焕,关宁锦防线转入全面防御态势,加固城防,广积粮草,严密监视建奴动向,但不许主动挑衅,亦不许任何将领擅自出击。
二、命东江镇(毛文龙旧部,已由朝廷派员整饬)及登莱水师,加强对辽东沿海的袭扰与封锁,断其海路,使其无法从海上获取补给。
三、严令九边各镇,严禁任何铁器、粮食、布匹、火药等战略物资出关贸易!违令者,以通敌论处,立斩不赦!朕要用经济枷锁,慢慢勒紧他们的脖子!
四、通过蒙古诸部,暗中散播消息,加剧其内部矛盾。对愿意归附大明的部落,可适当开放边市,给予好处,分化瓦解。”
“陛下英明!”李镇华眼中闪过钦佩之色,“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待其内斗消耗,民生凋敝,我再以堂堂之师,携绝对之势压境,则可事半功倍!”
朱由检点了点头,最后补充道:“同时,加快新政推行,积蓄国力。告诉徐光启、宋应星,格物院的研究不能停,无烟火药、后装枪炮、乃至更强大的武器,都要加紧!我们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强!”
后金的余波,在朱由检冷静而长远的战略目光下,并未转化为一场仓促的北伐,而是化为了大明加速内部建设、巩固优势、并准备以更强大的姿态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机遇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围绕着辽东的未来,悄然拉开了序幕。
(本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