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根陷在椅子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上的布料,眼睫垂着,把眼底的情绪遮得严实。他顿了顿,声音带着点刚从冗长故事里抽离的沙哑,慢慢开口:
“要说汪藏海的事,得从明朝那会儿算起。那时候张家正打算把东北的古楼迁去广西巴乃,不知怎么就找上了汪藏海,让他做前期的工程设计,尤其是古墓里的机关——他还按要求,把羊角山的瑶寨原样复制成了最早的巴乃。”
“就在这过程里,汪藏海摸到了张家秘密的边儿。后来张家屠了瑶寨,估计是怕泄密。再往后,张家先祖又动了把古楼藏进山里的心思,故意放出火烧瑶寨的假消息,实则烧了周围的林子,种下能长百年的木材当建材,还耍了些手段把东西运进去。”
他抬眼扫了一圈,喉结动了动,接着说:“汪藏海后来去长白山查张家的线索,结果被东夏人抓了。那些人想获得更大的好处,逼着他去修殷商留下的皇陵,就是后来的云顶天宫。他在那儿才发现,东夏朝已经立了一百六十多年,前后有十四位皇帝。这些皇帝快死的时候,都得进一道门——就是青铜门。”
“他自己也进过青铜门,终极的秘密、东夏皇帝长生的法子,全被他撞见了。怕被殉葬,就刻了三枚蛇眉铜鱼,想把消息传出去。过了几年,靠着一场雪崩才逃出来。到了元末明初,他还跟着朱元璋去长白山祭天,大概是觉得泰山能祭天,长白山也是山,没差。”
说到这儿,关根的语气沉了沉,带着点说不清的嘲弄:“祭完天之后,可他每次想把这些秘密抖搂出去,都被拦得死死的。这才发现,有个神秘家族一直在压他的消息。他想找人家见一面,人家根本不理。年纪大了,这事就成了心魔,人都快逼疯了。”
“朱元璋死前头也惦记着长生,就派了六十八岁的汪藏海,带着几个人去塔木陀。他在那儿不光看见了西王母的长生秘密,还摸到了能跟世界互动的真相——他想利用这个,设了个大局针对张家,盼着将来能靠人力拆了张家,让世界的自由意识回来。他后人也信,老祖宗留了个能改世界的法子。”
“离开塔木陀前,他弄到了丹药。回头又被朱元璋抓去修皇陵,怕被殉葬,就一直找机会逃。最后总算钻了个空子,带着工匠跑了。为了把秘密传下去,他拿着当时皇帝(明成祖朱棣)的诏令去了康巴洛,建了汪家,收养了些孤儿,让康巴洛人带大,还把人家的凤凰图腾纹成了纹身。”
关根停了停,指尖在膝盖上敲了敲,语气平铺直叙,却透着股故事里的寒意:“他给汪家人立了条祖训——见了康巴洛人,得无条件服从。”说到这里,他冷嗤了一声。
吴峫皱了眉,像是想不通似的开口:“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功绩确实显赫,说他励精图治不算过。但这种人,居然也会惦记长生?”
关根看着指腹处的红痕,摇了摇头:“不,他对长生的态度其实是变过的,从‘有点想法’到‘拎得清’,说到底还是更看重手里的实权,没真沉迷那些虚头巴脑的。”
“早年他刚坐上龙椅,出身底层,见够了乱世,总想着能多坐几年江山,所以找过方士、求过丹药,派汪藏海去塔木陀寻长生,说白了也是想多攥几年权。但后来年纪大了,反而通透了,知道那些都是瞎掰,骂过方士骗人,说‘生死有命’,一门心思搞制度、整吏治,想给子孙留个稳当的江山。”
“那建文帝朱允炆呢?”黎簇忽然插了句嘴,声音里带着点少年人的好奇。
关根笑了声,指尖在椅子扶手上点了点:“他俩压根没打过照面。汪藏海只跟朱棣有交集——他从东夏逃出来后,把长生那套秘密跟朱棣说了,朱棣倒也大方,给了他不少资源,让他接着查。不过朱棣这人有意思,对长生是有点念想,但没昏头,比那些一门心思修仙的皇帝靠谱多了,透着股实用主义。”
胖子摸着下巴“哦”了一声,咂摸道:“这么说,朱棣其实压根不信汪藏海那套鬼话?可为啥还给他那么多资源让他折腾长生?”
“朱棣从来就没有相信过。”张起灵的声音突然从旁边冒出来,冷不丁的一句,把屋里的话音都断了截。
吴邪愣了愣,回头看了眼张起灵,才接着说:“对,他跟那些沉迷修仙的皇帝不一样,没为这耽误过朝政。再说了,朱棣多精啊,方士那点骗术他能看不出来?没给那些人实权,更没为求仙干过啥离谱事。”
他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勾了勾嘴角:“我猜啊,他给汪藏海权,又不急着收回来,说不定就是抱着看戏的心态——你不是说有长生术吗?行啊,你去折腾,折腾出结果我看看,折腾不出来也无所谓,反正没耽误我治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盗墓:观影盗笔之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