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那块“动态物资表”就像给独立加强连安上了一双“经济眼”,家底儿一目了然,管理起来顺畅多了。李云龙没事就爱背着手溜达过去瞅两眼,看着那缓慢增长军械数字和缓慢减少的粮食数字,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咧嘴笑,一会儿嘬牙花子。
但很快,一个之前被相对忽略的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凸显出来,并且直接反映在了物资表上——水资源紧张!
那块“动态物资表”上虽然没有直接列出“水”这一项,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压力。原本供应营地饮用和基本洗漱的那股小山泉,水流本就纤细,如今要负担起一整个“微型兵工厂”的用水,立刻就捉襟见肘了。
复装子弹需要水来冷却模具、清洗工具;修械组打磨零件、淬火处理更需要水;那台好不容易修复的简易手摇钻,工作起来也得不时浇水降温防止钻头退火;更别提熔炼金属、浇铸弹头时对水的需求了。再加上一百多号人每天的饮用、炊事和基本卫生用水……
小山泉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水流变得细若游丝。炊事班老班长第一个叫苦不迭:“连长!指导员!没水了!泉眼都快冒不出水了!晚上喝粥都得改成干嚼炒面了!”
老周也愁眉苦脸地跑来:“连长,没水可不行啊!枪管淬火要是慢了,钢口就废了!浇铸弹头也得用水冷却定型,不然半天凝不住!”
小豆子的童子军们任务加重了,整天排着队去泉眼边守那一点点滴答出来的水,用各种盆盆罐罐接,效率极低。
水资源危机,成了制约生产和生存的新瓶颈。
“他娘的!”李云龙看着那几乎断流的小泉眼,急得直转圈,“这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刚搞出点眉目,水又不够了!老子又不是龙王,还能给它下雨不成?”
孔捷也比较着急:“必须尽快找到新的水源。光靠这个泉眼,肯定不行了。”
林烽观察着四周的地势,说道:“山有多高,水有多长。这附近既然有泉眼,说明地下水系比较丰富。我们应该能找到更大的水源。我带人出去找找看。”
“我跟你去!”小豆子立刻跳了出来,他现在是林烽的忠实小跟班,“林顾问,我对这片熟!我知道哪条沟壑平时容易存水!”
“好!就咱们俩,目标小,行动快。”林烽点点头,又对李云龙和孔捷说,“我们尽量在天黑前回来。”
两人带上水壶、开山刀和短枪,立刻出发。小豆子像只灵活的山羊,在前面带路,专挑那些植被茂密、地势低洼的地方钻。
“林顾问,您看,这种蕨类植物长得特别好的地方,底下通常比较湿!”小豆子指着一片翠绿的植被说道。 “有道理,植物是很好的指示。”林烽赞许道。
他们翻过一道山梁,沿着一条干涸的河床往下游走。小豆子时不时趴在地上,耳朵贴着石头听动静,或者仔细观察土壤的湿度。
走了大约一两里地,依然没有发现明显的水源。小豆子有些泄气:“奇怪,以前这边应该有点渗水的啊……”
林烽却不气馁,他抬头看了看山势走向,又摸了摸岩石的纹理,判断道:“别急,我们往那边山谷走走看。根据山脉走向,那条山谷可能是汇水区。”
两人转向一条更为偏僻的山谷。越往里走,空气似乎越发湿润,岩石上的苔藓也越发厚实。
突然,小豆子抽了抽鼻子,兴奋地叫起来:“林顾问!您闻!有水汽!还有声音!”
林烽凝神细听,果然听到隐隐约约的“哗哗”声!两人循着声音快步走去,拨开一人高的灌木丛,眼前豁然开朗!
只见一条清澈的山溪,从更高的山涧流淌下来,水量虽然不算特别大,但比煤窑那个泉眼可是充沛了十倍不止!溪水撞击在岩石上,泛起白色的水花,发出悦耳的声音。
“找到啦!找到啦!”小豆子兴奋地跳进溪水里,撩起水花,哈哈大笑。
林烽也松了一口气,蹲下身掬起一捧水尝了尝,清冽甘甜。“水质很好!水量也足够!就是距离咱们驻地有点远,直线距离差不多有两里地,而且山路难走,靠人力挑水太费劲了。”
小豆子的兴奋劲立刻减了一半:“啊?那怎么办?总不能把家搬过来吧?”
林烽看着潺潺的溪水,又看了看山谷两侧茂密的竹林,忽然有了主意:“我们不搬过来,我们可以让水自己‘走’过去!”
“水自己走?”小豆子瞪大了眼睛。
“对!做个引水渠!”林烽解释道,“你看这溪流的地势比咱们煤窑高,水可以自流过去。我们砍伐竹子,打通竹节,一根一根连接起来,就能做成一条天然的‘输水管道’,把水直接引到煤窑附近!”
“竹管子引水?”小豆子想象着那画面,觉得新奇极了,“这能行吗?”
“肯定能行!老百姓早就用这法子灌溉农田了!”林烽肯定道,“走!回去叫人!咱们开工!”
两人兴冲冲地返回煤窑,报告了好消息。听说找到了水源,还是条小溪,大家都欢呼起来。但听到距离有两里多地,又都犯了愁。直到林烽说出“竹管引水”的计划,大家才又兴奋起来。
李云龙大手一挥:“还等啥?全连能动弹的,除了警戒哨,都跟老子砍竹子去!老周,带你技术组的人,负责打通竹节和连接!这可是咱们的‘生命线’!”
霎时间,独立加强连变成了“水利工程队”。战士们挥舞着柴刀、斧头,砍伐着合适的粗大毛竹。老周则带着技术组,用钢钎、铁丝仔细地打通竹节,确保管道通畅。刘二也发挥木匠手艺,负责制作支撑竹管的木架和卡榫。
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砍竹子的,搬运的,打通竹节的,铺设连接的……队伍沿着山势,一步步地将竹管从溪边向煤窑方向延伸。
这活儿不轻松,山路崎岖,竹管沉重,连接处要保证不漏水。但战士们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引来源头活水。
林烽和小豆子成了总工程师和技术指导,来回奔波,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里坡度不够,水流不过去,得垫高!” “这个接口有点漏,用藤条缠紧,再糊上泥巴!” “这里得过一个小沟,得搭个简易支架!”
忙活了大半天,一条由无数根竹子连接而成的“空中水渠”,蜿蜒穿行在山林之间,蔚为壮观。
当最后一根竹管接通,清澈的溪水顺着竹管,哗啦啦地流到煤窑附近一个临时挖好的蓄水坑时,整个营地沸腾了!
“水来了!水来了!” “真甜啊!这水!” “以后再也不用抢那点泉水了!”
老周迫不及待地打了一桶水,浇在烧红的枪管上,“嗤——”一声,白汽弥漫,枪管淬火成功!他咧着嘴笑:“好水!好水啊!”
炊事班老班长更是激动,看着满满一蓄水坑的清水,差点老泪纵横:“够了!够了!今晚咱们喝稠粥!管够!”
李云龙看着那欢快流淌的竹管水渠,用力拍着林烽的肩膀:“老林!老子真是服了你了!找水、引水,你咋啥都会?你这脑袋瓜子是咋长的?这下咱们的‘兵工厂’可算能放开手脚干了!”
林烽笑道:“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不过是借用了一下。”
小豆子骄傲地挺起小胸脯,对童子军们说:“看见没!是俺带林顾问找到的水源!这竹管子,俺也帮忙砍了!”
引水成功,不仅彻底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用水危机,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它证明了,只要肯动脑筋,依靠集体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条蜿蜒的竹管水渠,也成了独立加强连在这片山区顽强生存和创造精神的又一道独特风景线。
(本章字数:4018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