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管引水工程大获成功,清澈的山溪水哗啦啦地流到煤窑附近,简直像给独立加强连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炊事班老班长第一时间就用新水源熬了一大锅野菜粥,美其名曰“开渠庆功粥”,虽然内容还是那些内容,但大家喝着都觉得格外香甜,毕竟这是“自来水”熬的!
生产用水更是得到了极大缓解。老周的技术组再也不用抠抠搜搜地计算着每一滴水了,枪管淬火“嗤啦”一声,白汽腾腾,痛快淋漓;浇铸弹头时,冷却水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弹头成型速度和质量都提升了不少;那台手摇钻也喝饱了水,吱吱呀呀转得欢实,加工效率明显提高。
然而,林烽看着那欢快流淌的竹管,以及下面那个只是临时挖的土坑蓄水坑,却又陷入了新的思考。他找到正在乐呵呵看着战士们用新水擦洗机枪的李云龙和孔捷。
“老李,老孔,水是引过来了,但还有个问题。”林烽指着那土坑说,“现在这个蓄水坑太小,存不住多少水。而且,这竹管引水,看似方便,实则脆弱。万一上游水源被人为破坏,或者山洪冲毁了某段竹管,咱们立刻就会断水。更重要的是……”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山间的风带着一丝潮气:“我观察天气和云层,感觉雨季可能快要来了。一旦进入雨季,山溪的水量会暴涨,变得浑浊不堪,甚至可能爆发山洪,冲毁我们的引水竹管。到时候,咱们可能守着一条咆哮的河,却没水可用。”
李云龙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挠着头:“他娘的!还真是!老子光顾着高兴了!这竹管子看着悬乎,确实不经造!那咋整?总不能把整条溪流都搬过来吧?”
孔捷也皱起眉头:“林顾问考虑得周到。未雨绸缪,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林烽早有打算,他说:“我们可以就地取材,修建一个坚固的蓄水池。就在这煤窑旁边,找合适的位置,用石头和泥土垒砌一个足够大的池子,把竹管引来的水储存起来。这样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储存大量清水,即使竹管暂时断流,我们也有水可用;第二,雨季溪水浑浊时,我们可以提前蓄满清水,经过沉淀后使用;第三,蓄水池的水温更稳定,用来冷却枪管效果更好,还能作为防火用水。”
“蓄水池?这个主意好!”李云龙眼睛一亮,“就跟老百姓家里的水缸一个道理,就是得弄个超大号的!能存多少水?”
林烽估算了一下:“我看起码要能存储五千斤水以上,才能满足我们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并能应对几天的断水危机。”
“五千斤!”李云龙咂咂嘴,“好家伙!那得老大一个池子了!干!必须干!老孔,你组织人手!老林,你负责技术指导!咱们就在这,给水也安个家!”
说干就干!全连再次总动员。修建蓄水池,这可是比引水更庞大的工程。
选址首先是个技术活。林烽带着几个人勘察了半天,最终选定了煤窑侧面一处地势略高、地基稳固且离各用水点都不太远的地方。地势高可以依靠重力向较低处的作坊区供水,地基稳固防止坍塌,距离适中方便取用。
地址选定,立刻开工。战士们分成几拨: 一拨人负责开挖池坑。没有大型工具,全靠铁锹、镐头和双手。池坑要挖得足够大、足够深,才能容纳五千斤水。 一拨人负责开采石料。在附近山体寻找合适的片石和石块,用钢钎撬下来,抬回工地。 一拨人负责和泥拌土。黄土加上切碎的干草,做成粘性较强的夯土,用来填充石缝,加固池壁。 还有一拨人,则由老周和刘二带领,负责设计和修建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溢流口。进水口连接竹管,出水口用木塞控制,还别出心裁地用一根打通竹节的粗竹子做了个简易水龙头,溢流口则预防水池过满。
林烽则成了总工程师,指挥着整个场面。 “池底要夯实,不能漏水!” “内壁用大块的平整石头砌,缝隙要小,用草泥抹平!” “外层用不规则石头加夯土加固,一定要牢固!” “进水口要高于溢流口,这样活水才能流动更新……”
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挖土的汗流浃背,抬石头的吭哧吭哧,和泥的满手黄浆。李云龙也闲不住,一会儿抢过铁锹挖几下,一会儿又去帮忙抬石头,还差点把腰闪了,被孔捷和林烽强行按到一边“督战”。
小豆子的童子军们也没闲着,他们负责运送小石块和干草,像一群忙碌的小蚂蚁。
刘二的木匠手艺再次派上用场。他精心制作了出水口的木塞和那个“水龙头”的开关部件,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经过全连两天多的奋战,一个深约一米五、直径约三米的圆形蓄水池终于初具雏形。池壁用石头砌得平平整整,缝隙用草泥抹得光光滑滑,池底夯实后还铺了一层细沙和鹅卵石用于过滤。
最后一道工序是引水试漏。竹管的出口被小心翼翼地接入进水口,清澈的溪水哗哗地流入新建的蓄水池。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池壁,生怕哪里渗水。
水慢慢上涨,漫过池底,淹过池壁……一滴、两滴……只有极少量的渗水,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成功啦!不漏水!”战士们欢呼起来!
当水池蓄到八成满时,林烽让刘二塞住进水口。满满一池清水,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战士们喜悦的笑脸。
老周迫不及待地打了一桶水,再次浇在烧红的铁件上,“嗤——”一声,效果甚至比直接引用的溪水更好,因为池水经过短暂沉淀和储存,温度更稳定。
李云龙看着这硕大的“水缸”,心满意足:“好啊!太好了!这就是咱们的‘小水库’!以后再也不怕断水了!老林,你又立了一大功!”
正如林烽所预料,蓄水池建好没多久,山区的雨季的前兆就来了。几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山溪水位猛涨,水流变得浑浊不堪,还真的冲毁了好几段脆弱的竹管。
但独立加强连却丝毫不慌。蓄水池里储存的清水足够他们用上好几天。老周带着人,等雨停水小后,不慌不忙地去修复被冲毁的竹管。生产和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而且,这蓄水池在后来的日子里,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当王承柱的迫击炮实弹训练增加,炮管打得滚烫时,一桶池水浇上去,降温效果极佳;当制造铜被甲弹需要大量冷却水时,蓄水池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供应。
这个用石头和泥土垒砌起来的蓄水池,不仅保障了生命之源,更成了独立加强连在这片山区立足生根、稳步发展的又一块坚实基石。智慧和汗水,再次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生存力量。
(本章字数:4015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