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完成,新鲜血液的注入让警卫营焕发出新的活力。李云龙忙着操练新兵,整合队伍,把营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那股子师长“御林军”主管的劲头拿得十足。孔捷、丁伟、沈泉也各司其职,迅速进入了新角色。
林烽则带着他的“装备科”(核心还是老周、小张、刘二、赵小花等原班人马),一头扎进了师部拨付来的那批“宝贝”里——两台老旧但尚能使用的手摇台钻,一台皮带传动的小型车床(缺了几个零件,需要修复),还有几箱宝贵的钢材、铜料和工具。对于习惯了锉刀凿子的他们来说,这简直是鸟枪换炮!
就在林烽带着老周他们琢磨怎么让那台老爷车床重新转起来的时候,师部通讯员跑来通知:“林科长,师部召开作战保障会议,营长说让你代表咱们营去参加!”
“我?参加师部会议?”林烽有些意外,他现在的职务虽然是营装备科长,但毕竟算是基层干部。
“营长说了,这种讨论装备后勤的会,他去就是拍桌子要东西,不如让你去,能说到点子上!”通讯员笑着传达李云龙的原话。
林烽哑然失笑,这倒是像李云龙的风格。他整理了一下略显破旧但干净的军装,跟着通讯员来到了师部会议室。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坐满了人,除了师首长,还有各团的团长、政委、后勤处长、军械科长等。李云龙果然没来,估计是嫌这种会枯燥,躲营里带兵去了。林烽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少干部都好奇地打量着他这个生面孔。
会议的主题很明确:部队即将向湘江方向运动,长途行军和可能的作战中,武器装备的保障是重中之重。如何减少非战斗减员?如何维持武器装备的可靠性?
各团领导纷纷发言,无非是多带备用零件、多备弹药、行军时注意保护武器等等老生常谈。师长和政委听着,眉头微蹙,这些措施固然重要,但似乎缺乏新意,而且受限于物资匮乏,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军械科王科长发言时,特意提到了警卫营(原独立加强连)的例子:“……就像警卫营的林烽同志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不仅能维护武器,还能复装弹药,甚至自制部分零件和武器,大大提高了自我保障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了林烽身上。师长也看向他:“林烽同志,你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对于这次行动,有什么具体建议?”
林烽深吸一口气,站起来。他知道这是个机会,不仅是为警卫营,更是为了将“群众性军工”的理念推广出去。
“报告师长、政委,各位首长。”林烽声音平静但清晰,“我们的经验其实很简单,就是‘预防为主,修制结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武器损坏,很多情况下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征兆的。比如枪栓越来越涩,说明缺油或有杂质;准星松动,提前发现拧紧就好;撞针簧疲劳,击发就会无力。如果等到完全坏了再处理,往往就晚了,尤其是在行军途中。”
“因此,我建议,不能光靠师团两级的军械部门,要把维护工作下沉到连队!可以在每个连队,挑选一名稍微懂点机械、心灵手巧的战士,担任兼职‘修械兵’。”林烽抛出了他的核心观点。
会场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连队配修械兵?这想法有点新鲜。
林烽继续解释:“这些修械兵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只需要经过短期培训,学会最常见故障的识别和简单处理,比如日常保养、更换小零件、紧固螺丝、矫正简单的机械变形等。他们随身携带一个微型工具包和一小盒备用零件(如撞针、弹簧、螺丝等)。这样,小问题在行军休息时就能当场解决,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大大减少非战斗损坏和向上级送修的数量,也能极大减轻师团军械所的压力。”
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之前复装子弹,一开始哑火率高,就是因为底火击发不力,后来发现是撞针簧的问题。如果每个连都有备用的撞针簧,很多哑火问题自己就解决了。又比如,步枪的标尺很容易磕碰松动,自己拧紧一下就好,但如果不管,打起仗来就可能打不准。”
“更重要的是,”林烽强调,“这些修械兵还可以负责收集战场的废旧弹壳和损坏零件,为我们后续的复装和维修提供原料。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协助完成一些更复杂的维修任务。”
王科长听得频频点头,补充道:“林科长的建议非常好!我们还可以由师军械所统一组织培训,提供标准化的微型工具包和常用零件包。这样一来,我们就相当于在每个连队都安上了一个‘微型维修点’!”
师长和政委交换了一下眼神,眼中都有亮光。这个建议,投入小,见效快,可行性高,确实能解决大问题!
“好!”师长一拍桌子,“林烽同志这个建议提得好!看得准,办法实!王科长,这件事由你们军械科牵头,立刻着手办!首先,在全师范围内,每个连队选拔一至两名合适人选。培训工作……”
师长的目光看向林烽:“林烽同志,你们警卫营有现成的经验和技术骨干。这个培训任务,就交给你们装备科负责!尽快拿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把第一期全师修械兵培训班给老子办起来!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找王科长!”
林烽没想到任务来得这么快,这么重,但他毫不犹豫地立正敬礼:“是!保证完成任务!”
会场里响起了掌声。各位团领导也纷纷表态支持,毕竟这对他们部队只有好处。
散会后,王科长激动地拉着林烽的手:“林科长!太好了!你这可是帮了我们军械系统大忙了!这下,咱们师的装备保障能力,能上一个新台阶!”
林烽笑着回应:“王科长客气了,都是为了革命工作。咱们一起努力!”
当林烽把这个消息带回警卫营时,李云龙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好小子!参加个师部会议,就给老子揽回来这么大个活儿!培训全师的修械兵?行!真给你老子长脸!需要啥?全营上下,随你调遣!老子给你当后勤部长!”
老周、小张等人更是摩拳擦掌:“教徒弟?这个俺们在行!保证把咱们的手艺都传出去!”
于是,刚刚安定下来的警卫营装备科,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编写简易教材、准备培训器材、挑选示范武器……林烽的“群众性军工”理念,终于从一个小小的独立加强连,走向了整个第五师,并即将像种子一样,撒向更广阔的土壤。
(本章字数:4015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铁血长征,军工崛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