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书房的烛火燃到了后半夜,沈砚手里握着狼毫笔,笔尖悬在宣纸上,墨汁在纸上晕开一小团深色。周墨站在一旁,看着桌上摊开的急报草稿,忍不住开口:“大人,‘拥兵数千’会不会太夸张了?罗刹手下撑死了也就几百人……”
“不夸张,就引不来省里的兵。”沈砚笔尖落下,在“匪首罗刹拥众数千,盘踞黑风岭,筑寨练兵,显露出割据之心”这行字上,又重重描了一笔,“王守诚最怕什么?怕匪患坐大,怕上面追责,更怕牵连到京城的事。我把罗刹写得越可怕,他才越会紧张。”
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近闻匪众与境外流民往来密切,似有勾结之嫌——这话不用写得太实,点到为止,足够让省里坐不住了。”
周墨恍然大悟。境外流民是朝廷近些年的心病,沈砚把这话加进去,等于给王守诚递了一把“刀”——若不赶紧剿匪,万一真出了“通敌”的事,王守诚这个巡抚第一个跑不了。
第二天一早,三份一模一样的急报就送了出去:一份快马送州府,一份由周墨亲自送到驿馆给吴怀仁,还有一份用更急的驿马送省城。周墨到驿馆时,吴怀仁刚起床,正对着镜子整理官袍,看到急报上的内容,手里的梳子“啪”地掉在地上。
“数……数千匪众?还想割据?”吴怀仁拿起急报,手指都在抖,眼睛死死盯着“勾结境外流民”那几个字,脸色瞬间惨白,“这……这要是真的,咱们都得完蛋!”
周墨适时叹了口气:“吴经历,沈大人也是没办法。前几天刘兄弟伏击罗刹,差点没回来,那罗刹的实力您也知道,咱们县里的这点人手,根本挡不住。沈大人说,要是省里再不出兵,云崖一旦丢了,不仅咱们俩要被追责,连巡抚大人的仕途,恐怕都要受影响。”
这话戳中了吴怀仁的要害。他来云崖是为了捞功劳,可不是来送命的!要是真让罗刹把云崖占了,别说升官,能不能活着回去都难说。他赶紧让人备笔墨,给王守诚写密信,把沈砚的急报内容原封不动地抄了一遍,还加了句“云崖城防薄弱,沈砚虽尽力抵抗,然匪势浩大,恐难支撑,恳请大人速发援兵”。
写完密信,吴怀仁又急匆匆地去了县衙。这次他没摆省里特使的架子,进门就拉着沈砚的手,语气急切:“沈大人,急报我看了!这事非同小可,我已经给巡抚大人发了密信,你放心,省里肯定会派兵的!”
沈砚心里冷笑,脸上却露出“感激”的神色:“全靠吴经历帮忙!现在云崖人心惶惶,城里的标兵能不能暂时协助城防?也好让百姓安心。”
吴怀仁犹豫了一下。他带来的标兵是用来监视沈砚的,可现在自身难保,只能点头:“没问题!我这就让标兵去城墙上值守——不过沈大人,标兵的粮草,可得由县里出。”
“自然。”沈砚一口答应,心里却清楚,这些标兵名义上是协防,实则还是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但没关系,只要吴怀仁暂时不找他麻烦,还能帮着稳住城防,这步棋就没白走。
当天下午,沈砚又单独找了吴怀仁一次,关起门来,语气“恳切”:“吴经历,有件事我不得不跟您说——前几天抓了个罗刹的小喽啰,他招供说,罗刹恨透了省里来的官,说要把所有‘省城来的狗官’都杀了,挂在城楼上示众。您是省里派来的特使,可得多注意安全。”
吴怀仁吓得一哆嗦,赶紧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那是他求来的护身符。他本来还想找机会查沈砚的账,现在满脑子都是“保命”,哪里还顾得上夺权?“沈大人放心,我会让标兵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剿匪的事,全听你的,我绝不掣肘!”
沈砚要的就是这句话。接下来的几天,吴怀仁果然安分了不少,不仅没再提接管指挥权的事,还主动把标兵的粮草清单送过来,让沈砚“审核”——其实是怕沈砚断了标兵的粮。
省城那边,王守诚接到沈砚的急报和吴怀仁的密信时,正在书房里对着那份“李氏行贿录”的抄本发愁。账册里提到的“曹公”就是曹吉祥,他这几天一直想办法撇清关系,生怕被牵连进去。现在又冒出个“拥兵数千、意图割据”的罗刹,还可能“勾结境外流民”,他顿时坐不住了。
“糊涂!沈砚怎么把事情搞成这样?”王守诚把急报摔在桌上,脸色铁青。可骂归骂,他心里清楚,云崖要是真丢了,朝廷第一个会追责到他头上——毕竟云崖是他的辖区,剿匪是他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是罗刹真跟境外流民勾结,曹吉祥那边说不定会借题发挥,说他“治下不力”,到时候他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来人!”王守诚喊来心腹,“传我命令,调附近卫所的陈千户,带一千精兵,立刻去云崖剿匪!告诉陈千户,务必尽快平定匪患,要是延误了时机,军法处置!”
心腹领命而去。王守诚坐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他现在只盼着陈千户能快点把罗刹灭了,让云崖赶紧平静下来,好让他专心处理账册的事。
七天后,云崖县城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甲胄碰撞声。沈砚和吴怀仁站在城楼上,远远看到一队身着明光铠的士兵列队而来,为首的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骑着一匹白马,腰间佩着长刀,脸上带着倨傲的神色——正是卫所兵指挥官陈千户。
等士兵到了城下,陈千户勒住马,抬头看向城楼上的沈砚和吴怀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声音洪亮:“哪个是沈砚?哪个是吴怀仁?本千户奉巡抚大人之命,来剿匪的!赶紧开门,让兄弟们进城休整!”
吴怀仁赶紧让人放下吊桥,亲自跑下去迎接。他刚要拱手行礼,陈千户却根本没理他,径直走向城门,对着身边的亲兵道:“把城里最好的客栈腾出来,给兄弟们住!再让县里准备十头猪、二十坛酒,还有五十两银子当军饷——要是少了一样,本千户就不给你们剿匪!”
沈砚跟在后面,听到这话,眉头皱了起来。他走上前,拱手道:“陈千户,云崖刚遭匪患,百姓困苦,银子和粮草都很紧张,还请千户通融——”
“通融?”陈千户转过头,上下打量了沈砚一番,眼神里满是不屑,“你就是沈砚?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也敢跟本千户谈通融?告诉你,本千户带兄弟们来卖命,吃点喝点怎么了?要是不给,就别指望我帮你们打罗刹!”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扔给沈砚:“这是巡抚大人的令,剿匪期间,云崖的所有兵马,都得听我指挥!你和吴怀仁,只需要给我备好粮草军饷,别的不用你们管!”
沈砚接过文书,看着上面王守诚的印信,心里沉了下去。他知道借兵会引来麻烦,却没想到陈千户这么骄横跋扈——不仅把剿匪当成捞好处的机会,还要夺他的指挥权。
吴怀仁站在一旁,脸色尴尬,却不敢多说什么。他现在只盼着陈千户能赶紧杀了罗刹,好让他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
陈千户没再理会沈砚,带着亲兵大摇大摆地进了城。街上的百姓看到这些凶神恶煞的卫所兵,纷纷躲回家里,刚恢复点生气的县城,又变得死气沉沉。
沈砚站在城门口,看着陈千户的背影,眼神冰冷。他知道,新的麻烦来了——罗刹还没解决,又冒出来一个骄横的陈千户。接下来,他不仅要对付凶残的匪寇,还要跟这位手握兵权的千户周旋,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
周墨走到沈砚身边,低声道:“大人,这陈千户不好对付,咱们该怎么办?”
沈砚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别急。他想要军功,想要好处,咱们就给他——但得有条件。罗刹是块硬骨头,我倒要看看,这位骄横的千户,能不能啃得动。”
夕阳落在城墙上,将沈砚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比对付罗刹还要艰难。但他没有退路,只能一步步走下去,用陈千户的刀,先斩了罗刹这头狼,再回头收拾眼前的麻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第一权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