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的局势在至元十八年春出现转机。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迫使各方势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做出影响深远的抉择。
一、蜀中惊变
邓百川的高压政策终于引发了剧烈的反弹。三月,成都爆发大规模民变。导火索是吴军强征数千民夫修缮城墙,期间监工虐待致死数十人,激起民愤。暴动的民众在“复蜀会”成员的暗中组织下,趁夜袭击军营,打开武库,与守军展开巷战。
尽管邓百川迅速调兵镇压,血腥屠杀了上万参与暴动的百姓,暂时控制了成都局面,但这场暴动彻底暴露了吴军在蜀中统治的脆弱。消息传开,蜀中各地抗吴斗争风起云涌,吴军被迫分散兵力四处救火,疲于奔命。
更糟糕的是,一直闭山不出的峨眉派,在静玄师太带领下突然出击,攻占了吴军设在峨眉山下的一个重要粮仓。当邓百川派兵围剿时,却发现峨眉派早已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将粮食分散转移,弟子化整为零潜入深山。
蜀中,这个被慕容吴寄予厚望的战略后方,变成了一个不断流血的伤口。
二、襄阳突围
就在邓百川焦头烂额之际,北方的襄阳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战机。
伯颜因蜀中动乱,奉命抽调部分精锐西进威慑,襄阳正面压力稍减。郭靖与黄蓉敏锐地察觉到元军防线的松动,决定冒险出击。
四月的一个雨夜,郭靖亲率两千精锐,突袭了元军设在汉水北岸的一个重要据点。守军猝不及防,据点被迅速攻占。此战不仅缴获了大量军械粮草,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一条通往北方的秘密通道。
利用这条通道,黄蓉立即派出多路信使。一路北上联络“星火社”等抵抗组织,一路西进与蜀中抗吴势力取得联系,还有一路携带襄阳的特产药材南下,试图开辟新的贸易路线。
这次成功的反击,虽然未能改变战略态势,但极大鼓舞了襄阳军民的士气,也向各方展示了襄阳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三、海上转折
东南海疆,战局也出现意外转机。
周泰伤愈复出后,改变战术。他不再与弗朗机舰队正面交锋,而是利用吴军船多的优势,采取分进合击的狼群战术,专门袭击敌人的补给线和落单船只。
同时,吴军工匠在缴获的弗朗机火炮基础上进行仿制改进,虽然性能仍不及原装,但数量开始提升。新下水的十艘“海鹘级”战船,每艘装备八门改良火炮,成为水师的新锐力量。
五月,周泰设下埋伏,在舟山群岛附近重创弗朗机舰队,击沉敌舰七艘,俘虏三艘,迫使联军退出舟山。这场胜利暂时解除了东南沿海的直接威胁,但所有人都明白,西方殖民者绝不会善罢甘休。
四、姑苏决策
接连传来的消息,让慕容复面临执政以来最艰难的战略抉择。
蜀中动荡不安,襄阳若即若离,海上威胁未除,而北元正在趁机休养生息。继续坚持北伐,很可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经过三天闭门沉思,慕容复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战略重心全面转向内部整合与海洋开拓。
他连下数道命令:
· 调邓百川回姑苏,改派善于治理的文官接手蜀中,采取怀柔政策
· 正式册封郭靖为“荆国公”,黄蓉为“一品夫人”,承认襄阳的半独立地位
· 设立“海事监”,由周泰统领,专职负责海上贸易与防务
· 加大与流求后宋朝廷的接触,试图建立抗元联合阵线
这个决定意味着慕容吴暂时放弃了短期内统一天下的野心,转而寻求巩固现有地盘,积蓄力量。
五、天下新局
至元十八年夏,新的天下格局逐渐清晰:
慕容吴转向守成,重点经营江南,开拓海上利益;
北元趁机休养生息,消化统治,同时通过代理人继续牵制各方;
襄阳获得喘息之机,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海上势力在第一次交锋后暂时退却,但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蜀中成为各方势力的角力场,局势依然混沌。
在这个新的均衡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每个势力都面临着内部外部的重重挑战。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心的向背,这些更深层次的因素,正在悄然改变着力量对比。
转机已经出现,抉择已经做出。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下一次天下震荡来临时,将会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猛烈。
---
(第127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的短视频震撼了综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