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摩擦的平息需要制度引导,宋阳深知,只有将“尊重差异、团结互助”的理念固化为明确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消融地域隔阂。在充分调研和议事会讨论后,一道名为《敦睦令》的政令正式颁布,以盟主令的形式传遍同盟每一个村庄。政令开篇便点明核心:“入我同盟,皆为兄弟;习俗各异,彼此尊重。凡同盟之民,无论籍贯、出身、习俗,皆平等相待,共守家园,共御外侮。”
《敦睦令》的颁布,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灭了蔓延的地域偏见苗头。告示张贴在各庄的约法石碑旁,由管事逐字逐句解读,确保每一位庄民都能理解。宋家庄的外营里,管事大声宣读:“从今往后,不准再叫‘南蛮子’‘北侉子’,谁要是敢违反,第一次罚粮三斗,第二次服劳役半个月,第三次直接取消同盟福利!”
庄民们围在告示前,议论纷纷。山东的王老汉摸着胡子道:“早该这样!都是同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叫那些难听的称呼,伤和气。”江南的张木匠也点头:“是啊,只要大家互相尊重,习俗不同又有啥关系?”
基层管事们终于有了明确的准则。之前处理地域纠纷时,只能靠临时调解,如今有了《敦睦令》,遇事可依令处置,既公正又有说服力。几天前,两名庄民因口角互称地域歧视外号,管事当即按令罚粮,两人不仅认罚,还主动向对方道歉。“以前觉得喊几句没啥,现在知道这是违反规矩的,以后再也不敢了。”其中一名庄民诚恳地说。
《敦睦令》不仅有禁止性条款,更有引导性内容。宋阳在政令中强调:“习俗无高低,人心有向背。尊重他人习俗,便是尊重自己;包容地域差异,方能凝聚合力。”为了让理念落地,他要求各庄管事带头践行,主动走访不同地域的庄民,了解他们的习俗和需求,解决实际困难。
赵家庄的管事赵小山,主动拜访了庄内新来的江南籍庄民,得知他们不习惯北方的粗粮,便协调农会,为他们分配了一小块水田,让他们种植水稻;李家庄的管事则组织本地庄民,向山西来的工匠学习制作面食的手艺,双方在交流中渐渐熟络。
《敦睦令》的颁布,从制度层面为文化融合保驾护航。庄民们开始自觉约束言行,不再随意嘲笑他人的习俗,遇到差异时,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外营的炊烟依旧升起,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未曾改变,但山东的煎饼会分享给江南的邻居,河南的胡辣汤会邀请山西的工匠品尝,地域的界限在一次次分享中悄然模糊。
宋阳站在了望塔上,看着各庄庄民和睦相处的景象,心里清楚,《敦睦令》不仅是一道政令,更是一份“同盟家书”,它让一万五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民众,真正有了“一家人”的归属感。而这份归属感,将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转化为最坚固的凝聚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玉佩求生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