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与柳家退婚一事,安定侯严令府中上下不得声张,试图将影响降到最低。
他更是将次子柳经义叫到跟前狠狠训斥了一顿,警告他不许因此事出去惹是生非。
妾室苏氏冷眼旁观,心中暗笑侯爷这是真蠢还是在掩耳盗铃?
柳经仁、柳经义、柳绯绯那三兄妹,哪个是讲道理、能忍气的主儿?这消息怎么可能瞒得住,又怎么可能压得下?
果然,苏氏所料不差。被禁足在院中的柳绯绯,不知从哪个丫鬟婆子嘴里听到了蒋家退婚的风声,当场就炸了!
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嚷嚷着要立刻出去找蒋家人理论,问他们凭什么瞧不起大哥,凭什么退婚!
满屋子的丫鬟婆子吓得魂飞魄散,齐刷刷跪了一地,磕头如捣蒜,苦苦哀求:“小姐息怒啊!侯爷有令,谁敢放您出门,一律打断腿扔出府去自生自灭!求小姐可怜可怜奴婢们吧!”
可柳绯绯哪里是听得进劝的人?她认定是蒋家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这口气不出,她浑身都不舒服!
她不管不顾地就要往外冲,丫鬟们见状,也顾不得尊卑了,抱腿的抱腿,扯裙摆的扯裙摆,拦门的死死堵住房门,拼尽全力也不敢让这位小祖宗踏出院子一步。
一时间,院内哭喊声、劝阻声、柳绯绯的怒骂声响成一片,乱作一团。
有个机灵的小丫鬟见场面快要失控,趁乱溜出院子,飞跑去寻管家报信。她人微言轻,见不到侯爷,但管家总能将消息递进去。
安定侯刚送走前来办理退婚最后事宜的蒋太保,身心俱疲地坐下,连茶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听到管家急匆匆来报,说三小姐正在院里闹得天翻地覆,眼看就要冲出来了!
安定侯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顶门心,猛地站起身,脸色铁青地朝着柳绯绯的院子大步流星赶去。
刚到二门附近,就看见柳绯绯头发散乱,衣衫不整,正被几个丫鬟拼死拦着,却还在张牙舞爪地叫骂。
安定侯的脸色顿时比锅底还黑!
柳绯绯一抬头看见父亲盛怒的面容,另外半边没挨打的脸也开始隐隐作痛,气焰不自觉矮了三分,但嘴上仍不服软,强辩道:“爹!是蒋家不仁不义,落井下石!他们……”
“闭嘴!”安定侯厉声打断她,声音冰冷,“不是你撺掇你大哥拦着城防营不去救援的吗?蒋家老夫人因受惊过度,至今还卧病在床,生死未卜!说起来,你才是罪魁祸首!你还有脸去闹?!”
柳绯绯心里暗自嘀咕:我是想让韦沉璧去圆真寺倒霉,蒋家人自己去凑热闹,关我什么事?怎么能怪我?
她觉得委屈极了。
安定侯一看女儿那副毫不反省、只会推卸责任的表情,就知道她根本没认识到错误。连日来应对三司的盘问,绞尽脑汁想为儿女开脱,早已让他心力交瘁。
此刻见女儿如此不懂事,安定侯最后一点耐心也耗尽了,再也生不出半分教导的心思。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对身后的护卫道:“把三小姐‘请’回房去!看紧了,再让她跑出来,我唯你们是问!”
护卫们应声上前,半劝半强制地将仍在挣扎叫嚷的柳绯绯带回了院子。
安定侯一转身,就看到闻讯匆匆赶来的柳老夫人,显然又是来“救”孙女的。
不等母亲开口,安定侯先发制人,疲惫地问道:“母亲刚才可都听到了?”
柳老夫人原本只知蒋家退婚,还不清楚具体缘由,此刻听儿子一说,才明白竟是因为孙女间接害得蒋老夫人病重。
她顿时也有些讪讪。
安定侯看着母亲,语气沉重:“蒋老夫人若能平安度过此劫,或许还有转圜余地。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母亲,我们柳家和蒋家,这仇就算是结下了!您现在还觉得,是儿子小题大做吗?”
柳老夫人也知道这事儿闹大了,心里发虚,嘴上却还要狡辩几句:“谁……谁让她那般不经吓!我……我又没让流寇去围她!是她自己胆子小……”
安定侯闻言,只能报以一声苦涩的冷笑:“母亲!若非查明确实与流寇无关,您以为,我们全家此刻还能安然无恙地站在这里说话吗?”
说完,他再也无力多言,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转身离开了。
朝堂上身居高位的官员哪个不是姻亲遍布,别的不说,从前的方家,如今的蒋家,哪个不是高门大户,族中不少高官。
就说蒋老夫人一病,蒋家自是不依,蒋老夫人娘家也不好相与,蒋老夫人还有两子三女,三个女儿个个嫁得好,也要给母亲撑腰的。
现在满朝文武,哪个不恨他家!
柳老夫人僵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半晌,才悻悻地对身边的心腹嬷嬷抱怨道:“真真是与我无关!她自己胆小不经吓,怪得谁来?不过是受点惊吓罢了,怎么就病得起不来了?真真是不中用!”
那心腹嬷嬷表面唯唯诺诺地附和着,心里却暗道:那蒋老夫人比您还年长近十岁呢!您自个儿前儿晚上听说有流寇,不也吓得做了半宿噩梦?这会儿倒说起别人不中用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
果然,不出三天,三司便已将初步查明的“确凿证据”呈报御前。
虽然查明那股流寇与安定侯府确实没有直接关联,纯属意外;但是,今年圆真寺名声大噪,确系柳家女眷,柳老夫人和柳绯绯有意无意宣扬出去的;柳老夫人也确实多次公开表示浴佛节必去圆真寺,但最终称病未去,关键是,称病却并未请郎中诊治;而柳经仁无职擅权、扣押定国公府求援家丁并施以杖刑,则是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世间之事往往如此,能查得明明白白的罪过反而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无法彻底澄清的疑点。
这些疑点会像毒菌一样,在人们心底滋生蔓延,不断放大怀疑与猜忌,最终让人用最恶意的阴谋论去揣测整个事件。
圆真寺之事正是如此。
没有证据证明安定侯勾结流寇;但安定侯府在此事前后的一系列行为,处处透着诡异和不合常理。
连御座上的皇帝,看着三司呈上的卷宗,也忍不住皱紧了眉头,心中那个疑团越滚越大:柳家……尤其是安定侯,他到底想做什么?宣扬寺庙、临时爽约、纵子拦截军报……这一连串的举动,真的只是巧合和愚蠢吗?还是背后藏着什么他尚未察觉的图谋?
这种源于猜忌的寒意,远比任何确凿的罪名,更让帝王心生警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看,我豢养的前世仇家多可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