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了。
陈宇默睁开眼,手指直接按掉手机上方的按钮。屏幕亮起,时间是五点十七分。他没睡多久,脑袋还有点沉,但身体已经醒了。
电脑突然发出提示音。
他翻身坐起来,发现邮箱弹出一封新邮件,标题是一串乱码。发件人地址被加密处理过,看不出来源。他点开附件,系统自动运行一段代码,跳出一行字:
“定时任务已被外部监控。”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立刻拔掉网线,关掉无线开关。手伸到书桌最底层,撕开胶布,从夹层里取出U盘。文件还在,没被动过。
他打开笔记本,连上离线网络,调出后台日志。记录显示,凌晨三点零六分,有一个陌生Ip接入他的匿名账号,停留了四分钟。对方没有下载任何东西,但浏览了定时发送任务的设置详情——包括时间、收件人、文件名。
计划暴露了。
他抓起手机,拨通三个号码,语速很快:“十分钟后,来我宿舍,有急事。”
挂断电话,他把床底下的旧背包拖出来,翻出一张没用过的SIm卡和一台二手平板。这台设备从来没连过校园wi-Fi,也没绑定过任何社交账号。他插上卡,打开浏览器,搜索自己名字。
热搜还在涨。
昨天那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了。评论区有人开始提一个新说法:“听说他今晚就要发回应,准备甩锅给女生。”这个帖子点赞很高,发布时间是今天凌晨两点。
他又进了一个小众论坛,找到一个叫“真相观察”的群组。里面一条消息引起注意:“内部消息,某人已准备反扑,证据包将在中午十二点全网推送。”
发布时间和他原定的一模一样。
他退出网页,坐在椅子上等。
六分钟后,门被敲了三下。他起身开门,三人鱼贯而入,脸上都带着熬夜后的疲惫。看到他脸色不对,其中一个直接问:“出事了?”
陈宇默点头,把U盘插进另一台断网的电脑,打开备份的日志截图。“我们的发布计划被人盯上了。对方知道时间、渠道,甚至可能知道内容结构。”
没人说话。
另一个成员立刻掏出手机检查登录状态,发现备用邮箱有异地登录提醒。第三人翻看自己的云盘记录,发现一份草稿文档被短暂打开过,时间是昨晚十一点半。
“是不是群里哪个账号出了问题?”有人问。
“不一定。”陈宇默说,“我们最近所有沟通都是靠纸条传递,群聊早就解散了。唯一留下的痕迹是云端那份初版方案,但那是三天前的版本,信息不全。”
“那就可能是设备中毒。”另一个人说,“谁最近接过陌生链接?或者用公共充电口充过电?”
大家互相看了看,没人承认。
气氛有点僵。
陈宇默站起来,在墙上贴出一张白纸,用笔写下四个名字:他自己,加上在场三人。然后画了一条线,标出从筹备到执行的每个环节。
“谁接触过完整的证据链?”
“我和你核对过两次。”一人指自己。
“我整理过转账图谱。”另一个说。
“我测试过音频比对结果。”第三人补充。
“也就是说,三个人都看过全部材料。”陈宇默看着纸上写的内容,“泄露点可能在设备,也可能在记忆。”
“你是怀疑我们中间有人走漏风声?”其中一人声音抬高。
“我不是怀疑谁。”陈宇默看着他,“我是说,对方掌握了准确信息。这意味着要么有人主动透露,要么有人被动泄密。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追责,是止损。”
屋里安静下来。
过了几秒,最先开口的那人低头说:“我昨天下午去打印店改过格式,用的是店里电脑。”
“你把文件传出去了?”
“没联网上传,只是插U盘转存。”
“店员呢?”
“就在旁边,看了两眼屏幕。”
陈宇默记下这个细节。打印店是个风险点。很多人会忽略这种操作,但只要有人留意,就能截取关键信息。
“不管源头在哪,原计划不能用了。”他说,“十二点发布等于给人设好靶子。我们必须变节奏。”
“那怎么办?推迟?”
“不行。”陈宇默摇头,“越拖越被动。他们已经在造势,等我们‘反扑’,就等着说我们心虚、急于洗白。我们要抢在他们预判之前动手。”
“提前?”
“对。上午十点。”
“可媒体还没联系好。”
“不用等媒体。”陈宇默打开平板,调出一份新名单,“我已经列了几个独立内容创作者,他们不站队,只发事实。我会手动把脱敏版证据分批发给他们,附简短说明。同时我们在校内论坛同步发帖,主打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舆论爆发的时间,都刚好卡在对方需要转移视线的时候?”
“你不发完整录音?”
“先放一部分。够引发质疑就行。”
“万一他们反咬我们制造混乱呢?”
“那就让他们咬。”陈宇默看着三人,“我们现在不怕吵,怕的是没人听。只要有人开始问‘是真的吗’,我们就赢了一半。”
三人互相看了看。
有人点头。
“那我现在就开始写文案。”
“我去联系那几个博主。”
“我负责校内平台发布。”
陈宇默拿出三份打印好的纸,每张上面写着不同的发布策略。A方案侧重时间线对比,b方案突出资金流向异常,c方案聚焦语言特征分析。他把纸分下去,要求每人按分工准备材料。
“记住,所有操作用新设备,不连同一个网络,不在同一地点发。”他说,“发完立刻断开连接,不留痕迹。”
“那你做什么?”
“我重新打包核心文件。”他拿起U盘,“这次不分一次发完,而是分成三次,间隔十五分钟。第一波抛问题,第二波给线索,第三波才放关键对话。”
“像拆炸弹一样?”
“对。一层一层拆。”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天光从窗帘缝隙透进来,屋里能看清人脸了。没人再提“会不会是我们中间有问题”这种话。现在最重要的是动起来。
七点二十三分,第一个文案完成。
七点五十六分,联络名单确认完毕。
八点十四分,三台备用设备全部装好新系统,清除所有历史记录。
陈宇默坐在桌前,把U盘里的文件重新分类。他删掉了一些冗余数据,压缩了体积,加上新的加密层。做完这些,他抬头看墙上的钟。
九点零七分。
还剩不到一个小时。
“你们检查一遍发布流程。”他对团队说,“我最后核一次文件。”
三人围到另一张桌子旁,低声讨论细节。陈宇默戴上耳机,播放原始录音片段。声音清晰,语序完整。他对照文字稿,逐句确认无误。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
他拿起来看,是一条系统通知:
“您关注的账号【高校纪实】刚刚发布了新动态。”
他点进去。
视频标题是:“深度起底某学生造谣产业链,今日午时揭晓真相。”
发布时间:九点零三分。
封面是他演讲比赛的照片,打了马赛克,下面一行红字:“幕后黑手浮出水面?”
他盯着那条视频看了几秒,手指慢慢收紧。
对方不仅知道他们的计划,还在反过来布局。他们想把他塑造成一个“抢先发难、掩盖罪行”的角色。只要他在十点发布内容,就会被说成是“害怕真相曝光,所以提前搅局”。
节奏又被牵着走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一条缝。楼下已经有几个人拿着手机在拍,对着宿舍楼指指点点。他知道这些人不是偶然来的。背后有人引导,有人组织。
他转身回到桌前,把U盘握在手里。
“改计划。”他说。
三人停下讨论,看向他。
“不等十点了。”
“现在就发。”
“第一波内容,五分钟内上线。”
“可还没准备好……”
“不用全准备好。”他打断,“我们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快。他们想让我们按他们的节奏打,我们就偏不按。”
他打开平板,快速编辑一条短讯:
“有人说我收钱造谣。那我问一句:每次网上骂我的时候,都有人正好收到转账。这是巧合吗?”
后面附上一张图表,只显示五个时间点和对应金额,没有来源标注。
“发这个。”他把屏幕转向负责校内平台的人,“立刻。”
那人点头,开始操作。
陈宇默又调出另一个压缩包,发给负责联系博主的成员:“把这个发给名单前三人,告诉他们,一小时内必须发出。”
“可他们不一定答应……”
“试试看。”他说,“愿意发的,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房间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低语。
九点十八分,第一条帖子在校内论坛上线。
九点十九分,点赞突破五百。
九点二十一分,评论区出现第一个质疑:“等等,这图什么意思?难道真有人在花钱带节奏?”
陈宇默看着屏幕,没笑,也没松口气。
他知道这才刚开始。
但他也知道,这一拳,终于打出去了。
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放下时,杯底在桌上磕出一声轻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逗比校草进圈后,全网炸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