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部风波暂息,转眼便到了科举春闱之期。这是科举新制推行后的第一次大考,意义非凡,吸引了全国上下无数目光。京城一时间士子云集,客栈爆满,茶楼酒肆中议论纷纷,皆聚焦于此。
凌薇薇对此极为重视,亲自选派了以清廉刚正着称的吏部侍郎为主考官,苏清月则以凤阁令身份,参与巡考并负责后续试卷的复核抽检,确保公平。
考场设在贡院,森严肃穆。考生们经过严格搜检入场,或紧张,或自信,或忐忑。与往年不同,此次策论题目紧密结合当前朝政,如《论边市利弊与管控》、《吏治清廉之方略》、《如何兴修水利以利农桑》等,旨在考察士子们的实务见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期间,一切井然有序。然而,就在最后一场考试结束,试卷刚刚封存送入内帘准备阅卷之时,贡院外却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
数十名落榜的考生,聚集在贡院外,高声喧哗,指责科举新制“不公”,偏重“奇技淫巧”,排斥“真正的学问”,要求朝廷给个说法。其中几人情绪激动,甚至试图冲击贡院大门。
维持秩序的兵士立刻上前阻拦,双方推搡之间,场面一度混乱。
消息迅速传入宫中。
“果然来了。”凌薇薇接到禀报,并不意外。她知道,新制的推行必然会触动守旧势力的利益,这些闹事的考生,背后未必无人指使。
苏清月冷静道:“陛下,此时不宜强硬弹压,以免激化矛盾,授人以柄。当以疏导为主。”
凌薇薇点头:“朕知道。福公公,传朕口谕,着顺天府尹前去安抚,将带头闹事者暂且收押,问明情由。同时,张贴告示,言明此次阅卷将严格依循新制,公平公正,所有中式试卷,待张榜之后,允许士子查阅质疑。”
顺天府尹领命而去,妥善处理了骚乱。与此同时,阅卷工作在严密监控下紧张进行。主考官与诸位同考官起初对新制评卷标准还有些不适应,但在苏清月从旁解释协调下,很快便步入正轨。
数日后,皇榜张贴。出乎许多人意料,高中者并非皆是世家子弟,反而有不少出身寒门、或在地方上有过实务经验的士子名列前茅。他们的策论文章,数据详实,见解独到,提出的对策也颇具可行性,令人信服。
朝廷更是依循前诺,公示了前十名进士的策论考卷。当那些紧扣时弊、言之有物的文章被士子们争相传阅后,之前的质疑与非议声浪顿时小了许多。事实胜于雄辩,新制选拔出的,确实是更具实干精神的人才。
琼林宴上,凌薇薇亲自为新科进士们赐宴。她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眼中充满抱负的年轻面孔,心中充满了希望。这些都是大晟未来的栋梁。
她特意留意了那位寒门出身的状元,见他举止沉稳,言谈有物,更是满意。宴会间隙,她低声对身旁的苏清月道:“清月,你看,这才是朕想要的人才。科举新制,可行!”
苏清月微笑着颔首:“陛下圣明。此乃开源之举,假以时日,必能使我朝吏治焕然一新。”
科举风波,最终以新制的成功和人才的涌现而告终。它不仅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更极大地扭转了民间对朝廷、对女帝、对凤阁的观感。
百姓们不懂太多大道理,但他们能看到,皇帝任用的人,是真正能做事、愿意做事的人。以往盘踞地方、欺压乡里的世家势力似乎受到了遏制,一些利于农桑水利的新政也开始在地方推行。
茶楼酒肆间的议论,渐渐从对女子执政的质疑,转向了对新政成效的期待,以及对那位运筹帷幄的凤阁令苏清月的钦佩。
“听说这次科举,多亏了苏大人力主新政,才选出了这么多有真才实学的官儿!”
“是啊,以前那些官老爷,有几个真懂咱们种田人的苦?现在好了!”
“陛下英明,苏大人能干,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
听着福德海学来的这些市井之言,凌薇薇与苏清月相视而笑。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她们,正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股水流,向着利国利民的方向奔涌。
端敬皇妃事件的阴影已彻底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局面,正在她们手中开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朕的学霸养成计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