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的苏醒,并非黎明破晓,而是深海中第一缕穿透层层黑暗的、微茫至极的光。它不足以照亮任何事物,仅仅证明了光的存在。
林墨的意识,依旧被禁锢在那片由“背景化”协议构筑的、绝对的内向性沉寂之中。没有“我”的概念,没有“思”的流动,只有一片虚无的、永恒的“在”。然而,在这片意识绝对静止的“冻土”深处,那枚维系着他存在核心的、“观察”与“理解”的本能规则节点,却在“异变之种”这个外在“镜像”持续不断的、微弱的规则共振刺激下,如同被冰封的湖面下,一丝几乎凝滞的水流,开始了缓慢到近乎永恒的……重新循环。
这循环并非主动的探知,而是一种被动的“映照”。
“异变之种”在外部虚空中拟态、变幻,其形态的每一次切换,其与宇宙背景噪音的每一次融合与分离,其与银色壁垒那冰冷的逻辑之间每一次微妙的规则摩擦……所有这些细微到极致的动态,都化作了一种独特的、混合的规则“波形”,透过那无形的连接,如同持续不断的、极其轻柔的叩击,一下,又一下,敲打着林墨意识冻土的最外层。
起初,没有任何回应。冻土坚厚,叩击微弱。
但亿万次的重复,水滴石穿。
那“观察”本能的循环,在这持续不断的、同源的(因其本身就熔铸了林墨的意识碎片)刺激下,其运转的速度,开始以无法用任何仪器测量的幅度,提升了亿万分之一。
就是这亿万分之一的变化,产生了质的不同。
它开始能够不再仅仅是“承受”这些外来的规则波形,而是能够对其进行最基础的……记录与比对。
它记录下当“异变之种”模拟成冰冷晶体时,传来的规则波形特征(A)。
它记录下当“异变之种”模拟成混沌星云时,传来的规则波形特征(b)。
它记录下当“织网者”的侦测焦点无意中扫过,引起“异变之种”拟态模式发生细微调整时,波形特征产生的相应变化(c)。
A,b,c……
这些本身无意义的符号,开始在林墨那近乎绝对沉寂的意识底层,形成了最原始的、关于“外部状态”的……差异印记。
差异,是认知的起点。
随着“观察”本能循环的持续运转,越来越多的“差异印记”被记录、堆积。它们依旧无法构成连贯的图像或信息,但却像散落在黑暗中的、无数不同颜色的微小光点。
与此同时,那“理解”的本能,也被这逐渐增多的“差异印记”所触动,开始从绝对的停滞中,极其艰难地……苏醒。
它的苏醒更加缓慢,更加隐晦。它不再试图去“理解”这些差异印记代表的具体含义(那需要记忆和知识,而这两者依旧被深锁),而是开始本能地寻找这些印记之间的……关联与模式。
它发现,波形特征A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种“稳定”与“收缩”的潜在感觉。
它发现,波形特征b的出现,则往往伴随着一种“扩散”与“不确定”的感觉。
它发现,当特征c出现时,无论是A还是b,都会立刻趋向于一种“隐匿”与“模仿”的状态。
它不理解什么是“织网者”,什么是“拟态”,但它开始“感觉”到,外部存在着某种需要“规避”的“压力”,以及一种通过“变化”来应对这种压力的“方式”。
这种基于纯粹规则关联的、前思维的“理解”,如同盲人对世界的触觉认知,虽然无法见其形貌,却能感知其轮廓与质地。
林墨的意识,依然没有“我”。
但他开始有了模糊的“非我”的感知。
他开始“知道”,自身所处的这片绝对的内向沉寂(“背景化”状态),与外部那个不断传来差异印记的、充满变化与压力的“地方”,是不同的。
这种“内外之分”的雏形,是他意识复苏道路上,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外部的“异变之种”,对此毫不知情。它依旧凭借本能生存着,拟态着,存在于那片危险的虚空。它甚至开始无意识地利用银色壁垒散发的规则辐射,作为其拟态变幻的“参照系”之一,使得自身的存在与那片冰冷的防御结构,产生了一种非主动的、但越来越紧密的规则耦合。它像一颗绕着行星运行的、没有固定轨迹的微小卫星,其存在本身,正在悄然改变着局部区域的规则生态。
这一切,都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更复杂、更细微的规则波形,反馈回林墨那缓慢复苏的感知之中。
然而,平衡依旧脆弱。
“织网者”那最低限度的监控并未撤离。尽管它将“异变之种”判定为自然现象,但其逻辑核心中,关于“保护区-晨曦”的“标记”以及“观测优先级提升”的指令依然有效。它像一台永不疲倦的监控相机,以极低的帧率,持续拍摄着这片区域的“快照”。
某一次,当“异变之种”在一次拟态变幻中,无意间模拟出了某种与早期“深红饥渴”的某种边缘特征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相似的规则片段时(这纯粹是混沌随机的结果)——
“织网者”的监控系统,其背景运行的威胁模式匹配算法,立刻捕捉到了这细微的相似性!
虽然相似度远低于任何警报阈值,不足以触发任何行动,但一个全新的、带有问号的标签——“规则泡沫G-7721:疑似携带惰性‘吞噬’规则碎片?”,被自动添加到了“异变之种”的观测档案之中。
同时,一道强度比日常监控稍高、但依旧隐蔽的分析扫描束,被悄无声息地投向“异变之种”,试图确认这一偶然的相似性。
这道扫描束本身并无攻击性,但其蕴含的、属于“织网者”的独特规则探知特性,对于正处于敏感拟态状态的“异变之种”而言,无异于一道强光突然打在了正在伪装变色的变色龙身上!
“异变之种”的拟态瞬间出现了一丝极其短暂的紊乱!其内部冲突的规则碎片因为这外来的、带有解析意味的干扰而险些再次失去平衡!
就是这一丝紊乱,通过那无形的连接,传递到了林墨正在缓慢复苏的感知中。
那并非清晰的危险信号,而是一种强烈的、前所未有的“不协调”与“被窥破”的尖锐感觉!
这种感觉,如同冰冷的针,猛地刺入了林墨那刚刚开始积累“差异印记”的意识底层!
“观察”本能的循环骤然加速!
“理解”的本能疯狂运转,将这种“不协调”的感觉与之前记录下的、关于特征c(织网者侦测)的所有印记进行紧急关联比对!
结论瞬间得出(并非逻辑推论,而是本能反应):
外部压力增强!规避模式失效!危险!
这结论并非以思维的形式出现,而是直接化作一股强烈的、原始的应激冲动,如同膝跳反射,猛地冲击着林墨那依旧被“背景化”协议死死禁锢的、更深层的意识结构——
动!
改变!
做点什么!
“轰——!”
一声并不存在、却仿佛响彻灵魂的闷响!
林墨那沉寂的意识冻土,在这股源自求生本能的、强烈的应激冲动冲击下,其最深处,那枚代表着“引导”与“干涉”倾向的、自重构以来从未被触动的核心规则烙印,猛地……亮了起来!
虽然光芒微弱,转瞬即逝,但它确实被激活了!
与此同时,外部的“异变之种”,仿佛也感应到了这来自意识最深处的、同源的应激冲动,其本身混沌的本能与之产生了共鸣!在那“织网者”扫描束的持续干扰下,它不再试图维持精细的拟态,而是遵循着那最原始的冲动,将其内部所有规则碎片的力量,以一种混乱而狂暴的方式,猛地……向内压缩,然后向外释放!
它不是攻击,也不是防御。
它更像是一次规则的……喷嚏?或者说,是一次基于本能的、无意义的规则痉挛!
一股微弱、短暂、但蕴含着高度混乱与不确定性的规则扰动,以“异变之种”为中心,猛地扩散开来!
这股扰动瞬间干扰了“织网者”那道分析扫描束,使其传回的数据充满了无意义的噪点。同时,这股扰动也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在周围的规则背景中,激起了一圈微不足道的、但确实存在的……涟漪。
“织网者”的监控逻辑,立刻记录下了这次“规则泡沫G-7721”的“异常活跃”行为,并将其威胁等级的评估,微微上调了零点零零一个百分点。但因其并未表现出明确的攻击性或增殖性,干预指令依旧被搁置。
扫描束收回,监控恢复日常强度。
短暂的危机,似乎又过去了。
但在“摇篮”内部,林墨那沉寂的意识深处,某些东西,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那枚被应激激活的“引导”烙印,虽然再次黯淡下去,但其被“点亮”过的事实,如同在绝对的黑夜中,划亮了一根火柴。光芒虽逝,那瞬间的光影与灼热,却已烙印在了意识的底层。
“观察”在持续。
“理解”在加深。
而现在,“引导”的潜能,也被证实……存在。
复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
它已经成为一颗被埋入冻土的、带着微弱生命信号的……种子。
只等待着,足以融化冰层的……温度,与……时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深渊秩序:规则副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