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洛疾步穿过幽暗的山道,只见巡夜士兵的尸体仰卧在岩石旁。
他蹲下身子查看,只见咽喉处一道血痕,刀口平整,显然是被快刀一击毙命。尸身尚未僵硬,指尖仍紧扣刀柄,却连刀都未及出鞘。
“杨勋!”秦洛低喝一声,“十人一组,轮流守山谷密道,进出需对口令!十名弓弩手藏身密道旁的树林,另外十名刀手埋伏在粮仓附近的树林。”
杨勋领命而去,秦洛心中忐忑:这细作是什么时候混进谷中的?还是说很早以前就潜伏在我们之中了?
他突然想到那次初探山谷时,那个不见踪影的黑影。难道说这谷中本来就有人居住了?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冷汗直冒……
翌日清晨,沈青河得知了夜袭之事,尽管病体未愈,仍强撑着起身。
她陷入沉思,缓缓说道:“密道是我们的命脉,但同时也是个破绽。”
说罢,她转头看向秦洛,眸光锐利如刀,“得用自然之物来做屏障。我建议在绞盘周围移栽百棵松树,松树根系可以稳固土壤,树冠能够遮挡视线,再用灌木和藤蔓掩盖它的外形。”
她稍作停顿,接着补充道:“松树要错落栽种,间距不能规整,这样外人就难以辨别路径。”
说着,她拿出炭笔,在纸上勾勒出树阵布局,仔细看去,竟暗含九宫八卦之势。
“暗哨的布置更要谨慎。”沈青河低声说道,“可以在每棵松树下挂一枚铜铃,把铃绳连接到哨岗。一旦有人碰到树木,铃声就会响起。”
秦洛点头称是,亲自带人去移栽松树。
……
三日后,松林初步建成。
远远望去,只见一片苍翠连绵,只有走近了,才能察觉到绞盘藏在树影深处。
但沈青河仍然不放心,又命人移栽来带刺的野蔷薇。蔷薇藤蔓缠绕在松干上,还在暗处布下了铁钉。
……
建炎二年,二月十二日,正值春分,也是众人迁移至百花谷的第十日。
正是:
春分玄鸟裁云碧,夏至溪琴漱玉淙。
白露枫笺题雁字,大雪松针绣鹤踪。
四序回环天律定,阴阳交割地机融。
何须更问羲和策?万物枯荣自始终。
(注:此诗为作者原创)
此前,大雨整整下了九天,今日终于放晴,而沈青河的病也已基本痊愈。
雨过天晴,阳光洒落在百花谷内,泥泞的地面逐渐变得干涸。
沈青河站在粮仓前的高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今日把大家召集起来,是为了定下百花谷长久发展的策略。”她的声音轻柔,却字字清晰,“我们如今已没有退路,所以要齐心协力将这山谷建成我们的家园。”
沈青河声音洪亮地说道:“虎翼营与契丹武士,合编为一支六百人的卫队,分为六个小队,每个小队百人。”
她将目光投向陈希和阿术鲁,说道:“由陈希担任统领,阿术鲁为副统领,专门负责山谷的防务。平日里,六个小队轮流值班;遇到农忙或者基建的时候,就减少为三个小队轮值,其余人员参与劳作。”
“二百名工匠,由张木匠和铁柱统一管理。”沈青河指着山谷北侧的废墟,“首要任务是修缮屋舍,以安民心,其次是修缮水渠、打造农具。”
“五百名女子,司农事和畜牧!”沈青河看向李月娥,“月娥姐负责农事,乌林答大婶负责畜牧。目前谷中有五十三只羊,五十只鸡雏,到了秋后,数量至少要翻两番。”
她又把目光转向孩童们:“未满十二岁的孩童,每天用半天时间识字和习武,半天时间帮忙做工。老人们负责指导纺线、编筐。”
此时,朵儿突然举起手:“青河姐姐,我能养小兔子吗?”
众人听了,不禁哄笑起来,沈青河却一脸郑重地答应道:“好,就让何大婶帮你,要是你养成功了,往后我们就有兔肉吃了。”
待众人纷纷散去时,沈青河与一众骨干聚集在一起,商议谷中基建的重大事宜。
张木匠小心翼翼地在众人面前摊开一张村落布局图,说道:“沈姑娘,这废弃村落原本共有一千间屋舍,梁柱还算坚固,要是修缮妥当,勉强能供三千人安稳居住。”
沈青河紧紧凝视着图纸,片刻后,缓缓摇头:“这远远不够……还需新建两千间屋舍,如此一来,容纳人数要达到九千至一万才行。”
秦洛听闻此言,眼中闪过精光,仿若瞬间洞悉沈青河的心思:“青河姑娘是打算把百花谷打造成汴京最大的屯粮基地?”
沈青河神色凝重,声音低沉,隐隐透着一丝忧虑:“我推测,今年秋季,金人必定会大规模南下。汴京郊外的屯田区地势平坦开阔,毫无险要之地可据守。但咱们这百花谷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佳之地。”
说着,她又展开另一张草图,继续说道:“我大致测算过,谷底能够开垦出三万余亩良田,如果再在山腰开凿梯田,田地总数可达五万亩。按照每亩产粮两石来计算,每年就能收获十万石粮食,足够供应万人的军需。”
秦洛听闻,不禁大笑起来,赞叹道:“此乃‘军屯’的上策啊!当年曹操在许下推行屯田之策,收获谷物百万斛,最终成就一番霸业。咱们完全可以效仿此法……”
然而,张木匠却面露难色,无奈地说道:“木材和石料倒是还算充足,可要建造供万人居住的屋舍,起码得耗费半年时间……”
这时,李月娥缓缓说道:“沈姑娘,奴家在进入樊楼之前,家中世代务农,还做过泥瓦匠的营生。祖父曾经说过:‘屋舍可简,田亩需精’”
她伸出手指,指向图纸北侧,“此处坡地的土质含沙量较高,如果用夯土筑墙,需要掺入稻草,这样才能防止墙体干裂;而南面的黏土则非常适合制作瓦片,可以建窑烧制。”
沈青河听后,不禁赞道:“李大姐说得极是!当下不必追求精致,只求能够快速建成。屋墙就用夯土夹竹的方式,屋顶铺上茅草——等局势稳定之后,再逐步进行更换。”
“还有一件事。”沈青河沉声道,“北坡的梯田需要沿着等高线开凿,每层都要设置排水沟,这样既能防范山洪暴发,又可以阻止敌人攀爬。渠边还可以种植紫穗槐,它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枝叶还能用来喂羊,可谓一举两得。”
说到此处,她目光灼灼:“另外还要在田埂移栽荆棘,在要道撒下铁钉,要是金军敢来,先让他们的战马吃点苦头!”
秦洛瞬间心领神会,兴奋地说道:“这就如同楚人所说的‘以山为城,以水为池’。咱们以田地作为壁垒,以山林当作屏障!”
沈青河微微点头:“正是这个意思。屯田的关键,不在于田亩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人心是否齐整。当年汉朝赵充国留屯湟中,提出的十二利中,首要的便是‘兵民得耕,各安其业’……咱们也应当如此。”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宋女粮官:我靠种田喂饱岳家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