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八的苏城,年味早已浸透了大街小巷。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晃,田埂旁的智能温室贴着春联,玻璃上凝着薄薄的水雾,里面的番茄苗正孕育着新春的生机。陈砚踩着积雪走进村子,棉鞋碾过路面的残雪,发出“咯吱”的轻响,鼻尖萦绕着家家户户飘出的腊肉香、蒸糕香,还有远处传来的零星鞭炮声。
“陈队!您回来啦!”张大爷穿着新棉袄,手里提着一串刚炸好的春卷,从自家院门里迎出来,“团圆宴的菜都备得差不多了!洛城的老周带着酿酒师傅一早就到了,正在院里酿大豆米酒;江城的王哥把舞龙队的家伙什也运来了,孩子们正跟着学耍龙灯呢!”
陈砚笑着接过张大爷递来的春卷,咬下一口,外酥里嫩,韭菜与鸡蛋的香气在嘴里散开:“辛苦张大爷了!海洲的老郑和舟山的小林还没到吗?早上发消息说今天会带着特产过来。”
“刚打电话了!说已经到村口了,正卸车呢!”张大爷朝村口方向指了指,“老郑带了一筐刚晒好的鱿鱼干和海产豆腐礼盒,小林则拉了一车新培育的‘春早三号’番茄苗,说要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咱们!”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了熟悉的车笛声。海洲的蓝色货车和舟山的绿色冷链车缓缓驶来,车身上贴着“四地团圆”的红色剪纸。老郑跳下车,手里抱着一个巨大的贝壳礼盒,贝壳上刻着“岁稔年丰”四个金色大字:“老陈!新年快乐!这是海洲老渔民特意为团圆宴做的,里面装着咱们的海鲜大礼包,有鲍鱼、扇贝,还有刚晒好的墨鱼干,晚上给大家做海鲜大餐!”
小林则从冷链车里抱出几盆翠绿的番茄苗,枝叶间还缀着小小的花苞:“这是‘春早三号’番茄苗,提前培育好的,等开春就能移栽到田里,保证比去年的品种结果更多、口感更好!我还带了舟山的年糕,用糯米和海苔做的,蒸着吃、煎着吃都香!”
众人簇拥着往张大爷家的大院走,院里早已热闹非凡。洛城的酿酒师傅正围着一口大缸忙碌,金黄的大豆米酒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散发出清甜的酒香;江城的舞龙队队员穿着红色的队服,正在教孩子们耍小龙灯,院子里满是欢声笑语;小赵和几个年轻农户则在贴春联、挂灯笼,红色的春联映着白雪,格外喜庆。
“老陈!快尝尝咱们的大豆米酒!”老周端着一碗刚酿好的米酒走过来,酒液呈淡黄色,泛着清亮的光泽,“这是用洛城今年新收的大豆酿的,度数不高,喝着暖胃,还能解腻!晚上团圆宴,咱们就喝这个!”
陈砚接过酒碗,抿了一口,清甜的酒香混合着豆香在舌尖散开,暖意在胃里渐渐升腾:“好酒!比去年的更醇厚,看来酿酒师傅的手艺又精进了!对了,小周呢?上次说要带农机培训学校的优秀学员来参加团圆宴。”
“在屋里呢!”老周朝屋里指了指,“正跟王哥讨论明年稻田民宿的设计图,说要把农机元素加进去,让游客既能体验农耕,又能了解智能农机技术!”
陈砚走进屋,果然看到小周和王哥围着一张图纸讨论。图纸上,稻田旁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座木质民宿,屋顶覆盖着茅草,外墙画着农机耕作的图案,旁边还标注着“农机体验区”“采摘园”的位置。“陈队!您看这个设计怎么样?”小周指着图纸,眼里满是期待,“明年五一就能建成,到时候游客可以住民宿、摘番茄、体验智能农机,还能跟着农户学种水稻,保证能吸引更多人来!”
王哥也跟着点头:“咱们还计划在民宿周围种上油菜花,春天开花的时候,一片金黄,拍照特别好看!再搞个‘稻田音乐会’,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来表演,让游客感受咱们的农耕文化!”
小林这时也走进屋,手里拿着一份新年计划:“舟山科研院明年除了推广‘春早三号’番茄苗,还会研发‘海水稻’新品种,适合在海洲的盐碱地种植,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粮食产量!我们还会和高校合作,建立‘农业研发中心’,培养更多农业科技人才!”
老郑则掏出手机,展示着海洲海洋农业博物馆的效果图:“博物馆明年夏天就能建成,里面会展示耐盐碱作物的种植历史、海产有机肥的制作过程,还有咱们四地联盟的发展故事。到时候会免费对外开放,让更多人了解海洋农业,了解咱们的四地合作模式!”
陈砚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初次合作,到如今的亲如一家,四地的伙伴们不仅在农业生产上携手共进,更在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拿起桌上的笔,在新年计划上添了几笔:“明年咱们还要搞‘四地农产品年货节’,在各大城市设展销点,把咱们的大米、大豆、番茄、海鲜都摆上去,让更多人吃到咱们的优质农产品;还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四地的技术能手去偏远地区指导种植,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不知不觉间,夕阳西下,院子里的灯笼被一一点亮,暖黄色的灯光映着白雪,格外温馨。张大爷和几个农户端着刚做好的菜走进院,红烧鱼、炖排骨、炒青菜、海鲜拼盘,还有用四地特产做的番茄豆腐汤、大豆炖肉,满满当当摆了两大桌,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开饭啦!”张大爷高声喊道,众人纷纷围坐在桌旁,举起手中的米酒碗。老周站起身,高声说道:“各位伙伴!今天是咱们四地联盟的第一个团圆宴,感谢大家这一年的辛勤付出!明年,咱们继续携手,把联盟做得更大、更强,让每一个耕耘者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我提议,为了咱们的友谊,为了明年的丰收,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酒碗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院子里,舞龙队的锣鼓声、孩子们的笑声、伙伴们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最动听的新年乐章。
席间,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畅聊未来。老周说要在洛城建“大豆文化园”,展示大豆的种植、加工全过程;王哥计划在江城搞“农耕文化节”,让更多人感受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小林要带着新种苗去国外交流,把“四地模式”推广到更多国家;老郑则想在海洲搞“海鲜美食节”,让游客品尝海鲜的同时,了解海产有机肥的妙用。
陈砚看着身边的伙伴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幸福感。他掏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发送到四地共享群,配文写道:“新春团圆,共启新程。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协作收获成功,我们将继续同心同德,携手前行,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播种更多希望,收获更多幸福。祝所有伙伴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被“新年快乐”“一起加油”的祝福刷屏。各地的伙伴们纷纷发来自己家乡的新年景象——洛城的大豆米酒坊、江城的稻田民宿、舟山的育苗棚、海洲的渔港,每一张照片都满是年味与希望。
夜色渐深,团圆宴渐渐接近尾声。众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炉火旁,吃着舟山的年糕,喝着洛城的大豆米酒,聊着新年的愿望。孩子们则在一旁放着烟花,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村庄,也照亮了四地联盟的美好未来。
陈砚裹紧棉袄,望着夜空中绚烂的烟花,心里无比坚定。未来,会遇到更多挑战,但也会收获更多惊喜;会有更多新伙伴加入,也会有更多新技术落地。而那些逝去的前辈们——老农机手、老农户、研发前辈——他们的精神,会像这冬日里的炉火,永远温暖着每一个人,指引着四地联盟不断向前。
远处的大田上,薄雪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土壤下的小麦种正积蓄力量,等待着春天的萌发;智能温室里的番茄苗,在灯光下静静生长,盼望着移栽的那一天。陈砚握紧手机,心里满是期待——新的一年,新的征程,他们会带着希望与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四地同心、共促丰收的动人故事。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