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班,沈清姿刚到办公室,就被综合科的同事叫住:“沈姐,昨天答辩会的好评反馈过来了,部领导在班子会上还特意提了你,说要把你的组织经验整理成简报,在全省组织系统推广呢!”
同事的语气里满是羡慕,周围几个同事也凑过来祝贺:“沈姐太厉害了,这下可是实打实的政绩!”“以后可得多带带我们,跟你学两招!”
沈清姿笑着道谢,心里却没有预想中的喜悦,反而像压了块轻飘飘的石头,沉不下去,也提不起来。
她走到工位坐下,打开电脑,浏览器首页弹出一条省台的新闻推送 ——《走进非洲:我省外派使团与采访团共探中非文化交流新路径》。
标题旁边的配图,让她的呼吸顿了顿。
照片里,周聿和乔薇站在一个当地部落的茅草屋前,手里拿着部落首领赠送的木雕,对着镜头微笑。乔薇站在周聿身侧,微微倾斜着身体,距离近得能看到她肩膀上的卷发蹭到了周聿的袖子;周聿手里的木雕举在两人中间,笑容比平时柔和,虽然依旧疏离,却比草原那张照片多了几分 “配合” 的意味。
新闻正文里写着:“乔薇记者全程跟踪报道,与周聿参赞深入当地社区,挖掘文化交流故事……” 字里行间,都在强调两人的 “共同参与”,仿佛她才是那个能与周聿并肩同行的人。
沈清姿关掉浏览器,点开桌面上的 “答辩会简报” 文档,指尖放在键盘上,却迟迟敲不下去。
脑海里交替闪现着同事的祝贺、报道里的照片、草原上的同框…… 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像一层薄薄的糖衣,咬开后,里面还是熟悉的酸涩。
中午去食堂吃饭,她特意选了个角落的位置,却还是听到邻桌在讨论那条新闻:“你看周参赞和乔记者,在非洲还这么配,感觉比他家里那个沈科长有默契多了。”“可不是嘛,乔记者又漂亮又能干,跟周参赞站一起才像一家人。”
那些话像细小的石子,砸在心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她匆匆扒了两口饭,就起身离开食堂,回到办公室继续写简报。笔尖在纸上划过,字迹却比平时潦草,好几次都写错了字,不得不涂掉重写。
傍晚,她把整理好的简报发给处长,关掉电脑准备回家。
走廊里的夕阳斜斜地照进来,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想起答辩会结束时刘副部长的表扬,想起自己熬夜筹备的辛苦,想起那些靠工作硬撑的日子 —— 原来再大的成就,也填不满心里的那个空缺。
回到公寓,她没像往常一样煮面,而是打开冰箱,拿出一瓶红酒,倒了小半杯。
猩红的液体在玻璃杯里晃荡,像她此刻的心情。
她走到阳台,看着远处的落日,想起乔薇照片里的非洲夕阳 —— 同样的金色,却因为身边人的不同,变得格外刺眼。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她以为是周聿的消息,赶紧掏出来,却只是一条天气预报推送。
心里的期待像被扎破的气球,瞬间瘪下去,只剩下更浓的涩意。她仰头喝了口红酒,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没压住心里的空落。
她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最初那种 “只谈利益” 的冷静了。
这份不知不觉滋生的在意,已经成了她心里的软肋,让她在每一次看到周聿和乔薇同框时,都忍不住尝到那份难以言说的酸涩。而这条路,还不知道要走多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的仕途不靠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