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聿回国述职的间隙,提前两天抵达省城。
约定的沟通时间定在周三下午三点,地点是组织部大楼三层的小会议室。
沈清姿提前十分钟到了,让干事把整理好的培训需求报告、学员名单、过往案例汇编摆到桌上。
会议室不大,长方形的会议桌,铺着深绿色桌布,墙角的空调吹着微凉的风,窗外的香樟树影投在桌布上,晃出细碎的光斑。
她刚把水杯摆好,门口就传来脚步声。
周聿和他的随员走了进来。
他穿的还是深色西装,只是没打领带,领口松开两颗扣子,多了几分松弛感。
随员手里提着笔记本电脑和文件袋,他则空着手,目光扫过会议室,最后落在沈清姿身上,微微颔首:“沈处长。”
“周参赞,请坐。” 沈清姿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语气平稳得像在接待普通专家。
她的两名骨干干事坐在旁边,悄悄交换了个眼神 —— 早就听说沈处和这位周参赞认识,此刻看来,倒更像熟悉的工作伙伴。
会议一开始,就直奔主题。
周聿的随员打开电脑,投影屏上出现课件框架:“国际谈判实务” 分三模块 —— 利益识别、话术设计、僵局破解;“跨文化冲突管理” 则侧重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
周聿指着屏幕,语速不快却精准:“我选了三个核心案例,一个是中法新能源项目谈判,涉及技术专利和市场份额;一个是文化交流展的筹备分歧,关于展品选择和宣传侧重;还有一个是农产品出口的检疫争议,贴近基层实际。”
他拿出打印好的案例材料,分发给众人:“每个案例都标了关键矛盾点,方便学员讨论时聚焦。”
沈清姿接过材料,指尖划过纸页上的案例描述。
看到 “农产品出口” 那部分,她抬眸:“周参赞,这个案例里的检疫标准争议,能不能结合咱们省的情况调整?比如咱们省出口的茶叶、香菇,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用本土案例,学员更容易有代入感。”
她翻开自己带来的案例汇编,指着其中一页:“这是去年青石镇茶叶出口时的检疫沟通记录,里面有基层干部的应对难点,或许能补充进去。”
周聿看了一眼她递过来的汇编,上面有她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字迹工整。
“可以,” 他点头,立刻对随员说,“回头把这个案例整合进去,重点突出基层沟通的实操细节。”
接下来的讨论,高效得近乎流畅。
干事提出 “学员多是基层干部,理论部分不宜过多”,周聿立刻回应:“我会把理论压缩到 20%,剩下的 80% 用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填充,比如设置‘外商压价时如何守住底线’的模拟场景。”
沈清姿补充:“模拟最好分组进行,每组配一个观察员,结束后由周参赞点评,这样反馈更及时。”
两人目光偶尔交接,都只停留在投影屏或文件上,没有多余的停留,仿佛都在刻意避开私人层面的牵扯。
直到讨论到 “文化差异导致合作受阻” 的案例 —— 某省与法国小镇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因法国方坚持 “先做环评再定方案”,中方希望 “先签框架协议再细化”,双方僵持不下。
周聿分析:“这里的核心矛盾是制度差异 —— 法国对环保的程序要求更严格,中方更注重效率和成果推进,解决关键是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沈清姿却轻轻摇了摇头,指尖敲了敲案例里 “中方干部认为法方‘过于教条’” 的描述:“周参赞,我想提个不同角度 —— 除了制度和文化表层差异,是否更应关注背后不同的价值排序和决策逻辑?”
她抬眸,目光与周聿对上,清亮的眼神里没有波澜,却带着一丝不容忽略的认真:“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对程序正义的绝对遵循,是否会忽略了对结果公正和个体感受的实质追求?就像基层工作中,有时严格按程序走,反而会让群众觉得‘办事难’,这时候是不是需要更灵活的沟通方式?”
她的话听起来全是对案例的探讨,周聿却瞬间捕捉到了话语底下的锋芒 —— 那是指向他们过往的矛盾:当初他用 “程序”“规则” 压下举报信,认为是 “最优解”,她却觉得那忽略了她的感受和对 “实质公正” 的追求。
他握着笔的手指顿了顿,笔尖在纸上轻轻点了点。
会议室里静了几秒,随员和干事都没察觉异样,只以为是正常的观点讨论。
周聿抬眸,深深看了沈清姿一眼 —— 她的表情平静,仿佛真的只是在探讨学术问题,可眼底深处,藏着一丝未曾熄灭的、关于立场的坚持。
“沈处长的角度很有启发性,” 他开口,声音比刚才沉了些,却依旧平稳,“程序正义是保障公平的基石,但如何在复杂现实中平衡程序与实质、效率与公平、集体利益与个体尊严,确实是外交,乃至所有公共管理领域永恒的课题。”
他没有直接回应她的隐含诘问,也没有用以前那套 “最优解” 逻辑反驳,而是把问题拉到了更普适的层面,语气里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反思。
沈清姿微微颔首,没有再追问:“如果能在课程里加入‘平衡技巧’的实操方法,对学员会更有帮助。”
“会的,” 周聿点头,在课件框架上添了一行字,“增加‘程序灵活化’的具体策略,结合基层案例。”
剩下的讨论,又回到了纯粹的工作层面。
确定了模拟演练的分组方式、点评流程,敲定了课件修改的截止时间,会议在四点半准时结束。
“那就辛苦周参赞了,后续有修改意见,我们再通过邮件沟通。” 沈清姿起身,伸出手,礼貌性地准备握手。
周聿也伸出手,指尖与她的指尖短暂触碰 —— 她的手微凉,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
“合作愉快。” 他说。
“合作愉快。” 她回应。
沈清姿带着干事先离开,背影挺得笔直,没有回头。
周聿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她的身影转过走廊转角,慢慢消失。
随员收拾好电脑,问:“周参赞,咱们现在回酒店吗?”
“再等会儿。” 他摆摆手,目光还停留在走廊尽头。
刚才她提出那个角度时,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 “交锋” 的张力 —— 不是以前谈判桌上的利益博弈,而是价值观层面的碰撞。
这种碰撞,没有让他觉得反感,反而带来一种奇异的吸引力 —— 他第一次发现,能在专业层面与他平等对话、甚至提出不同观点的她,比以前那个依赖他的 “周太太”,更让他在意。
他拿出手机,翻出之前秦浩发的、沈清姿在青石镇救灾的照片,照片里的她满身泥浆,却眼神坚定。
指尖摩挲着屏幕,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或许,他之前对 “价值” 的定义,真的太窄了。
走廊里的灯光柔和,远处传来干事们的说笑声。
周聿收回目光,对随员说:“走吧,回去把今天的修改意见整理出来,尽快发给沈处长。”
他迈开脚步,走向电梯,只是这一次,脚步里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关于 “可能性” 的思考。
这场看似平静的工作对接,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两人心里,都荡开了比表面更深远的涟漪。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的仕途不靠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