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的春天来得晚,三月里山间还飘着薄霜,沈清姿却已在县委会议室的白板上,画出了密密麻麻的发展蓝图。
“近一年的调研,大家心里都清楚,云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她指着白板上的《云岭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笔尖划过 “立体发展路径” 几个字,“特色农业打底,生态旅游突破,绿色康养延伸 —— 这三条路,要同步走,走扎实。”
台下坐着的干部们,没人再像当初那样带着审视,眼神里满是期待 —— 这一年,沈清姿的实干,早已让他们信服。
农业的 “新芽”,先冒了头。
沈清姿从省城引进的 “绿源农业”,成了第一个落地的龙头企业。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一推开,就有不少老乡主动报名。
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合作社协调土地和人力,农户按标准种植,最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包装、销售,还注册了 “云岭山珍” 区域公共品牌 —— 包装上印着云岭的青山绿水,看着就透着原生态的新鲜。
第一批试种的有机高山娃娃菜,刚收割就被运往省城的高端超市。
超市的采购经理来考察时,蹲在菜地里掐了片菜叶尝:“甜脆,没涩味,比平原的菜口感好太多!”
当天就签下了长期供货协议。
羊肚菌的收成更喜人,烘干后装成小包装,通过小张的电商平台卖,一斤能卖到两百多块。
年底分红时,老林村的马大爷捧着一沓现金,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就几千块;现在种娃娃菜和羊肚菌,翻了两倍还多!沈县长,您真是给我们指了条活路!”
老乡们围着分红现场的大红横幅,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要扩大种植,连之前犹豫的农户,也主动找合作社报名。
旅游的 “活水”,慢慢流进了古寨。
沈清姿没让人拆古寨的老房子,反而请了省里的规划团队,搞 “微改造、精提升”——
彝族古寨的土坯墙保留着,只是加了防潮层;傣族竹楼的屋顶换了新茅草,却没改原来的造型;连村里的石板路,都还是按原来的走向铺,只是补了松动的石块。
更花心思的是文化挖掘:
彝族的火把节,不再是简单的点火把,而是加了 “非遗歌舞展演” 和 “长桌宴”,游客能跟着老乡一起跳左脚舞,吃腊肉和荞麦饼;
傣族的竹编工坊,改成了体验区,游客能跟着竹编艺人学编小篮子,编好的还能带走当伴手礼;
甚至连村里的老水井,都围上了木栅栏,旁边立了块牌子,写着老水井的故事 —— 那是几百年前,傣族先民挖的,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配套也跟了上来:
山脚下修了生态停车场,地面铺的是透水砖,下雨不积水;
沿途建了几个旅游厕所,干净整洁,还摆着老乡自己种的盆栽;
村里的年轻人,被送去参加导游培训,回来后带着游客走古寨、讲历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里,还带着点云岭的方言味,格外亲切。
第一个旅游旺季,就来了两百多个游客。
有个上海来的阿姨,住了三天还不想走:“这里的空气好,人也好,晚上能看到星星,比城里舒服多了!”
慢慢地,“云岭古寨” 的名气传了出去,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民宿、小饭馆也开了起来,老乡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生态的 “底线”,她攥得比谁都紧。
那年夏天,一个投资五亿元的化工项目找上了门。
投资方的代表坐在沈清姿的办公室里,递上厚厚的计划书:“沈书记,这个项目落地后,每年能给云岭带来几千万的税收,还能解决几百人的就业,您看……”
沈清姿没立刻答应,只说:“先做环评,等结果出来再说。”
她心里清楚,化工项目利润高,但风险也大 —— 云岭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一旦被污染,再想恢复就难了。
环评团队来了半个月,最后拿出的报告上,红笔圈着一行字:“项目投产后,可能导致周边土壤和水源重金属超标,存在不可逆的环境风险。”
消息传出去,不少人来劝她:“沈书记,五亿啊!云岭太需要钱了,稍微松松口,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甚至有上级领导打电话,暗示她 “灵活处理”。
但沈清姿没松口。
县委常委会上,她把环评报告摊在桌上,声音坚定:“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穷,是暂时的;可要是把生态毁了,子孙后代怎么办?云岭的底色是绿色,核心竞争力也是绿色 —— 这个化工项目,我坚决否决!”
她的话掷地有声,常委会上没人再反对。
后来有人问她怕不怕得罪人,她笑着说:“怕,但更怕对不起云岭的老乡,对不起这里的山山水水。”
三年时间,像山间的溪流,悄悄淌过,却改变了云岭的模样。
泥泞的山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公交车能开到每个村组;
破败的古寨,焕发出新生机,游客的笑声回荡在巷子里;
沉寂的山谷,种满了果树和中药材,风吹过,能闻到果实的清香。
更重要的是,干部们的精神头不一样了 —— 以前开会没人主动发言,现在都抢着说想法;以前下村要催,现在主动往老乡家跑。
老乡们的眼神也变了,不再是以前的麻木和迷茫,而是透着对未来的希望,见到沈清姿,会主动拉她去家里吃饭,给她装上新收的核桃和板栗。
沈清姿站在县委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
阳光穿过云层,洒在山下的县城里 —— 新盖的学校教学楼亮着窗,超市门口停着不少私家车,广场上有老乡在跳广场舞,一派热闹的景象。
她想起三年前刚来时,这里的冷清和破败,心里满是平静与力量。
这三年,她把理想的根须,深深扎进了云岭的土壤;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了希望的果实。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附别人的藤蔓,而是长成了一棵能独自扛风雨的乔木 —— 既能在烈日下挺拔,也能为树下的人遮阴。
曾经的伤痛,那些被误解、被轻视、被安排的过往,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奋斗里,变成了滋养她成长的养分。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山间的草木清香。
沈清姿深吸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 —— 云岭的路,还在往前延伸;她的路,也一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我的仕途不靠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