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外的长江码头,战船林立,旌旗猎猎。后周大军正有序登船,准备班师回朝。柴荣身着明黄战甲,立于旗舰船头,望着江面上来来往往的战船,心中既有平定江南的欣慰,也有应对北方战事的凝重。
此次南征,后周一举收复江北四州,逼降南唐,疆域扩大三分之一,国力空前强盛。江南百姓归心,新政推行顺利,各地藩镇纷纷上表臣服,后周的威望达到顶峰。高丽、日本等国的使者也已抵达金陵,带着厚礼前来祝贺,想要学习后周的制度与文化。
“陛下,大军已全部登船,随时可以出发!”赵匡胤前来禀报,脸上满是征战后的疲惫,却难掩喜悦。
柴荣点头:“传令下去,即刻启航,班师回朝!”
战船缓缓驶离码头,沿长江北上。柴荣站在船头,与赵匡胤、李重进等人商议后续计划:“江南已安定,接下来的重点便是应对北方的契丹与北汉。此次他们联合入侵,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李重进道:“陛下,契丹与北汉联军虽有十万之众,但契丹辽穆宗嗜酒成性,无治国之才,北汉刘钧懦弱无能,两国联军看似强大,实则人心不齐,我们只需集中兵力,定能将其击退!”
“此言有理,但不可轻敌。”柴荣道,“契丹骑兵战力强悍,北汉熟悉边境地形,两者联合,仍有不小的威胁。传我将令,李重进率领三万大军,先行北上,增援边境守军,务必守住关键城池,拖延联军进攻速度;赵匡胤率领五万大军,留守江南,继续推行新政,安抚百姓,确保后方稳定;朕率领中军,返回汴梁后,即刻调集全国兵力,准备北伐!”
“臣遵旨!”赵匡胤与李重进齐声领命。
战船行至淮河入江口时,一名探子乘坐快船赶来,送上加急密报:“陛下!契丹与北汉联军已攻占邢州、洺州等边境城池,正继续向南推进,边境守军节节败退,请求陛下速发援兵!”
柴荣接过密报,脸色愈发凝重:“没想到联军推进如此之快!李重进,你即刻率领先锋部队,星夜北上,务必在联军进攻魏州前,抵达增援!”
“臣遵旨!”李重进领命后,即刻率领三万先锋部队,换乘快船,火速北上。
柴荣则率领中军,继续向汴梁进发。沿途州县的官员纷纷出城迎接,禀报地方政务与民生情况。得知新政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柴荣心中稍安。他下令各地官员,加紧筹备粮草、军械,支援北伐大军。
抵达汴梁后,柴荣未作休整,即刻召集文武百官,在太极殿召开军事会议。“契丹与北汉联军入侵,边境告急,朕决定亲率大军北伐,一举击退联军,收复失地!”柴荣的声音洪亮,回荡在殿内。
“陛下英明!”文武百官齐声响应,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柴荣北伐。
柴荣当即任命李谷为军师,制定北伐战略;任命韩通为先锋,率领两万骑兵,先行出发,侦察联军动向;任命范质为留守大臣,主持朝中政务,保障后勤供应。
就在大军筹备北伐之际,一名探子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陛下!契丹辽穆宗在军中被亲信刺杀,契丹内乱爆发,联军暂时停止了进攻!”
柴荣闻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契丹竟然会突然发生内乱。这对后周来说,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但也暗藏危机。
“陛下,契丹内乱,联军士气受挫,正是我们北伐的好时机!”李谷道,“我们可以趁契丹内乱,军心不稳之际,一举击退联军,收复边境城池!”
柴荣点头:“此言有理!但契丹内乱,局势不明,我们也需谨慎行事。传我将令,韩通率领先锋部队,密切关注契丹动向,打探内乱详情;北伐大军暂缓出发,待摸清情况后,再伺机而动!”
“臣遵旨!”韩通领命而去。
柴荣站在太极殿的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暗忖:契丹内乱,究竟是真是假?是否是辽穆宗设下的圈套?北汉刘钧在得知契丹内乱后,会作何反应?这场北伐之战,又将面临怎样的变数?
而此时的边境,北汉皇帝刘钧得知契丹辽穆宗被刺杀,心中惶恐不安。他深知,没有契丹的支持,北汉根本无法与后周抗衡。他召集大臣商议,想要与后周议和,却又担心柴荣不会答应。北汉的命运,也陷入了两难之中。
后周的北伐大计,因契丹的突然内乱,暂时搁置。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南北之间的较量,并未结束,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北方悄然酝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