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槎舰队的阴影仍笼罩在东海之上,一封来自汴京的密信已送至镇北关。陈远展开信笺,竟是南唐皇帝李昪的亲笔:
“海寇犯境,中原震动。朕愿效齐桓故事,会盟诸侯,共商抗敌大计。请防御使赴汴京共议。”
随信附来的,还有半枚青铜虎符——这是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信物,已经数百年未见天日。
“李昪要当天下盟主。”凌素雪轻抚虎符,“好大的野心。”
韩知古忧心道:“这分明是鸿门宴。我们刚与星槎交恶,此时南下...”
“正因为与星槎交恶,才更要去。”陈远目光锐利,“要让天下人知道,北疆才是抵御外敌的中流砥柱。”
三日后,陈远带着精悍的使团南下。他没有选择轻装简从,而是让铁山营开道,幽云骑护卫,新式的“雷车”装载着给各路诸侯的礼物——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北疆产的优质农具和医书。
队伍行至黄河渡口时,对岸突然驰来一队禁军。为首将领高呼:
“奉陛下旨意,特来护送北疆使者!”
老鹰在陈远耳边低语:“是殿前司的人,领队叫赵匡胤,据说很得李昪赏识。”
陈远打量对岸那个英武的年轻将领,忽然笑道:“放他们过来。”
汴京城比陈远记忆中更加繁华,但暗流汹涌。各国使节馆驿鳞次栉比,契丹、吴越、楚、蜀...天下诸侯竟已到了七七八八。
使团被安置在曾经的晋王府。当晚就有不速之客登门——先是吴越使者秘密来访,暗示愿与北疆结盟;接着契丹新可汗耶律阮派心腹送来草原良马;甚至连偏安蜀中的孟氏都派人示好。
“都在试探我们的态度。”凌素雪整理着各方礼物,“李昪这个盟主,当得并不安稳。”
次日会盟在紫宸殿举行。当陈远带着北疆使团入场时,满殿寂静——他们既未着朝服,也未穿戎装,而是一身利落的北疆常服,腰间佩着的不是玉带,而是代表军工成就的“匠师绶带”。
李昪高坐龙椅,开门见山:“星槎海寇犯我疆土,诸位可有良策?”
吴越王钱弘佐首先发难:“北疆与星槎交手最多,陈防御使想必已有破敌妙计?”
这话暗藏陷阱。若说无计,显得北疆无能;若说有计,便要交出底牌。
陈远不慌不忙,命人抬上一个沙盘:“星槎战舰虽利,却有三忌:一忌浅滩,二忌断粮,三忌...人心。”
他移动沙盘上的小船模型:“我们在滨州之战中发现,星槎士兵上岸后战力大减。所以...”
话未说完,殿外突然传来喧哗。一个满身血污的将领踉跄闯入:
“陛下!登州...登州失守了!”
满殿哗然。登州是中原重要海港,更是抵御星槎的前线!
李昪拍案而起:“怎么回事?”
“星槎舰队今晨突袭,守军...全军覆没!”
更可怕的消息接踵而至:星槎占领登州后,竟在城内建起一座小型定脉塔,开始抽取中原的地脉能量!
“他们要在中原复制北疆的奇迹。”张仲卿面色惨白。
陈远突然起身:“陛下,臣请即刻率兵驰援登州。”
楚王马希声冷笑:“北疆兵强马壮,何不独自退敌?”
“因为...”陈远环视全场,“这不是北疆的战争,是天下人的战争。”
他取出滨州之战的详细战报,分发给各路诸侯:“星槎要的不是一城一地,而是整个中原。今日失登州,明日就可能失汴京!”
这话震动了所有人。一直沉默的赵匡胤突然出列:
“末将愿随防御使共赴登州!”
有了禁军将领带头,其他诸侯纷纷表态支持。李昪不得不顺水推舟,任命陈远为“平海大将军”,总领抗敌事宜。
但当夜,陈远在整理行装时,凌素雪带来一个惊人消息:
“登州守将叛变了。他主动打开城门,迎接星槎入城。”
更令人心惊的是,叛将的家中搜出了与北疆往来的密信——显然是有人栽赃!
“有人在搅混水。”老鹰怒道。
陈远却看着汴京的夜空:“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了。”
他取出一卷从未示人的宇文恺手稿,上面画着一件传说中的器物。
凌素雪看清图样后,倒吸一口凉气:
“九鼎?!你要找这个?”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从流民到燕云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