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军营的中军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案上摊开的《杨家将》话本。
杨金豹手持话本,指尖反复摩挲着“杨业归宋”的字句,眼眶微微泛红。
帐外传来脚步声,杨志掀帘而入,手中也捧着一本相同的话本,脸上满是复杂的神色。
“兄长,这《杨家将》你也看了?”杨志走到案前,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他本是杨家旁支,早年因“花石纲”之事流落江湖,后投奔大乾,如今在杨金豹麾下任职,兄妹二人终于得以并肩作战。
杨金豹点了点头,将话本翻到“血染金沙滩”的章节,语气中满是感慨:“祖父辈的故事,竟被民间艺人写得如此真切。当年先祖杨业被困两狼山,宁死不降,撞碑殉国,这份忠勇,是咱们杨家的根啊!”
杨志俯身看着话本,手指在“七子去六子回”的字句上停留良久,低声道:“小时候听父亲说,金沙滩一战,杨家儿郎死伤惨重,佘太君强忍悲痛,亲自挂帅出征。那时我还不懂,为何明知是死,还要往前冲。如今读了这话本,才明白,这是杨家对家国的承诺。”
“是啊。”杨金豹合上话本,目光坚定,“陛下让乐和先生编撰这些话本,不仅是为了让百姓知晓杨家的故事,更是为了让咱们这些武将记住,何为‘忠’,何为‘义’。日后攻打西夏,咱们定要像先祖一样,不辱没杨家的名声!”
杨志重重点头,眼中燃起斗志:“兄长说得对!”
代州城外的另一处营帐,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重。
呼延庆手持《呼延传》,轻轻放在呼延灼面前的案上。呼延灼已是满头白发,身形也有些佝偻,却依旧穿着铠甲,只是铠甲上的划痕,诉说着他一生的征战。
“看看吧。这是陛下让乐和先生编撰的《呼延传》,写的是咱们呼延家的故事。”呼延庆的声音很轻,生怕打扰到呼延灼。
呼延灼缓缓拿起话本,颤抖的手指翻开第一页。
当看到“呼延赞赤胆忠心,闯宫进谏”的情节时,他的眼眶渐渐湿润。
呼延赞是他的先祖,以忠勇闻名,当年为了劝谏宋太宗,竟自刺其面,写下“赤心杀贼”四字,这份刚烈,一直是呼延家的传承。
“先祖……受苦了。”呼延灼的声音沙哑,几乎不成调。
呼延庆站在一旁,看着呼延灼的神情,心中满是感慨:“如今陛下英明,天下百姓都盼着早日统一。咱们呼延家,终于有机会再次为家国效力了。”
呼延灼合上话本,将其紧紧抱在怀中,沉默良久,才缓缓说道:“好……好啊。陛下还记得咱们呼延家的功绩,还把咱们的故事写进话本,让后人知晓。庆儿,你要记住,咱们呼延家,世代忠勇,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辜负了这份传承。”
呼延庆重重点头:“庆儿记住了!他日攻打西夏,庆儿定当冲锋在前,不辱没先祖的名声,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呼延灼看着呼延庆坚定的眼神,缓缓闭上眼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呼延家的忠勇,终于有了传承的希望。
燕京城内的折府中,折可大手持《折家将》,站在窗前,望着西北方向,神色复杂。
折家世代镇守府州,抗击西夏,是西北的屏障。
折可大是折家的后人,他带着残部投奔姜齐,如今在燕京任职,心中却始终牵挂着故土。
“父亲,您看这《折家将》,写的是咱们折家镇守府州的故事。”折可大的儿子折彦质走到他身边,手中也捧着一本《折家将》,“您看这里,写的是祖父折继闵大破西夏军,保住府州的情节,真是太精彩了!”
折可大接过儿子手中的话本,翻到“折继闵守府州”的章节,眼中满是追忆:“那年西夏十万大军攻打府州,你祖父率全城军民死守,粮尽之时,便煮马肉充饥,箭尽之时,便用石头砸敌,硬是守住了府州,让西夏人不敢再轻易来犯。那时你还小,不知道守城的艰难。”
折彦质听得入了迷,问道:“父亲,咱们折家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府州,重新镇守西北啊?”
折可大抚摸着儿子的头,目光坚定:“快了。陛下已决定日后攻打西夏,到那时,咱们折家定能随军出征,收复府州,重现折家的荣光。陛下把咱们折家的故事写进话本,就是让天下人知道,折家从未忘记故土。”
他将《折家将》放在案上,对着西北方向躬身行礼:“父亲,先祖,你们放心。孩儿定当努力,早日收复府州,让折家的忠勇,永远流传下去!”
窗外的月光洒在他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甲,也照亮了他心中的故土与希望。
话本的流传,不仅让百姓知晓了忠勇将领的故事,更让这些将领的后人,重新拾起了家族的传承与责任。
而姜齐推广话本的深意,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应,文化的力量,远比刀剑更能凝聚人心,更能让一个王朝,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少华山寨的聚义厅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案上的一封书信上。
种冽身着粗布长衫,手中捧着王进从燕京带回的回信,指尖反复摩挲着信纸边缘,信上不仅写了姜齐对少华山归降的接纳,更详细提及“种家世世代代镇守西北,劳苦功高,当立庙竖碑纪念”,还有对他 “赴燕京进修,暂任厢指挥使”的安排。
“宋室无德,种家功绩……”种冽低声念着信中的字句,眼眶微微发热。
他想起祖父种世衡在青涧城筑城御夏,想起伯父种师道率军抗击金兵,种家世代为大宋守边,却在宋室的昏庸下,从西北望族沦为占山为王的“草寇”。
如今姜齐这位新帝,竟能记得种家的功绩,甚至愿意为种家立庙竖碑,这份认可,比任何官职都让他动容。
“将军,您看咱们营里的兵丁,都在说城里新传的话本呢!”一名副将掀帘而入,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说那《杨家将》《折家将》写得可精彩了,讲的都是前朝忠勇将领守边报国的故事,连伙房的老周都听得入了迷!”
种冽放下书信,心中一动:“哦?都在说些什么?”
“说杨家将血染金沙滩,七子去六子回,还说折家三代守府州,跟西夏人硬拼到底,宁可煮马肉充饥也不投降!”副将越说越激动,“兵丁们都说,咱们种家当年在西北,比杨家、折家也不差啊!要是也写成话本,肯定也能让天下人知道!”
营外的喧闹声隐约传来,种冽走到窗边,果然听到兵丁们的议论声:“听说陛下特意让人编这些话本,就是要让咱们记得,守家卫国才是真英雄!”
“咱们将军可是种家后人,当年种将军守西北,西夏人见了都怕,要是陛下攻打西夏,咱们跟着将军,肯定也能立大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