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主峰的灵气,已浓得几乎要凝成实质。
玉阶蜿蜒而上,两旁是千年古松,松针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折射着从云层缝隙中漏下的阳光,映得周围的空气都泛着淡淡的七彩光晕。偶尔有剑光从头顶掠过,带着清越的鸣响,那是内门弟子在演练剑法,剑风扫过松林,激起阵阵涛声,与剑鸣相和,宛如天籁。
赵康跟在凌雪仙子身后,沿着玉阶缓步前行。他已换上蜀山外门弟子的服饰,一身月白道袍,腰间悬着那柄三寸长的残阳剑,虽依旧不起眼,却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度。
“此处是‘听剑坪’,每日清晨,内门弟子都会在此练剑,你若有闲暇,可来此旁听。”凌雪仙子的声音清冷如玉石相击,她脚步不停,目光却偶尔扫过赵康,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
赵康点头应下,目光却被听剑坪中央的一块巨石吸引。巨石上布满了细密的剑痕,深浅不一,每一道痕迹都蕴含着不同的剑意——有的刚猛如雷霆,有的灵动似流水,有的诡谲若魅影,显然是历代剑仙在此练剑留下的印记。
“这些剑痕,是蜀山的‘活教材’。”凌雪仙子似乎看出了他的好奇,淡淡解释道,“入门弟子需在此感悟三年,方能领悟‘剑有百意’的真谛。”
赵康心中微动。青葫界的武学虽也讲究“意境”,却从未像蜀山这般,将剑意具象化到如此地步。这些剑痕,与其说是痕迹,不如说是凝固的“道”,每一道都在诉说着剑修对世界的理解。
他忍不住停下脚步,伸出手,轻轻触碰其中一道最浅的剑痕。指尖刚一接触,便感觉到一股柔和却坚韧的剑意顺着指尖涌入体内,仿佛有一柄无形的剑在他经脉中缓缓游走,所过之处,原本有些滞涩的灵力竟变得顺畅了许多。
“嗯?”凌雪仙子回头,见他神色微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你能感应到剑意?”
寻常外门弟子,能看到剑痕已是极限,能感应到剑意的,至少需有三年以上的根基。赵康才刚入门,竟能做到这一步,着实不简单。
赵康收回手,如实道:“只是感觉到一丝暖意,像是……水流过。”
凌雪仙子深深看了他一眼,没再多问,转身继续前行:“你的悟性不错,或许用不了三年。”
穿过听剑坪,前方出现一座古朴的殿宇,殿门上方悬挂着“御剑堂”三个字,笔力苍劲,隐约有剑气流淌。殿外的广场上,数十个外门弟子正在练剑,他们手持木剑,一招一式都一丝不苟,口中还念念有词:“剑起如星落,剑落似月华……”
“这是蜀山的基础心法《基础剑经》。”凌雪仙子停下脚步,“你虽有剑山赠剑,但根基薄弱,需从基础学起。这是《基础剑经》的拓本,你先回去研习,三日后我来考校。”
她递给赵康一本泛黄的竹简,竹简上用朱砂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旁边还画着简单的剑势图。
赵康接过竹简,恭敬地行了一礼:“多谢仙子。”
凌雪仙子点点头,转身御剑离去,白色的衣袂在阳光下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很快消失在云层中。
赵康捧着竹简,站在御剑堂前,看着那些练剑的外门弟子,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感觉。他曾吞噬过无数世界的力量,操控过一界之力,却从未像此刻这般,对一种“技艺”产生如此强烈的学习欲。
蜀山的御剑之术,似乎触碰到了某种他从未触及的“本质”——那是能量与意志的完美结合,是器物与精神的共生之道。
他找了个僻静的角落,盘膝坐下,翻开了《基础剑经》。
竹简上的文字并不晦涩,开篇便直指核心:“剑者,意之延伸也。心之所向,剑之所指;意之所至,气之所随……”
赵康越看越是心惊。这《基础剑经》虽名为“基础”,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它不强调灵力的多寡,而是着重阐述“心意”与“剑气”的关系,认为剑是“意”的具象化,唯有心意纯粹,剑气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这与宝葫芦的“吞噬”神通截然不同。吞噬讲究包容万象,而御剑则追求直指本心。
“原来如此……”赵康合上竹简,若有所思。他之前的力量虽强,却像是无数条溪流汇聚的洪水,看似磅礴,却缺乏一条主干;而蜀山的御剑之术,就像是在为这些溪流开凿河道,让力量能更精准、更高效地释放。
他取出残阳剑,按照《基础剑经》上的图谱,试着摆出第一个起手式——“星落”。
手腕轻抖,三寸长的小剑在他手中微微颤动,却没有发出丝毫剑鸣,更别说书中描述的“如星落九天”的气势。赵康并不气馁,反复调整着呼吸与心意,试图让自己的“意”与剑的“性”产生共鸣。
一次,两次,三次……
当他摆到第一百次“星落”时,残阳剑忽然发出一声细微的嗡鸣,剑身上的锈迹又剥落了一小块,露出里面更亮的银辉。与此同时,赵康感觉到一股微弱的牵引力从剑身上传来,仿佛在引导他的动作。
“来了!”赵康心中一喜,顺着那股牵引力,手腕再次一抖。
这一次,残阳剑虽未飞起,却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划破空气时发出了“咻”的轻响,地面上的一片落叶被剑气斩断,飘落时竟分成了均匀的两半。
“这就是‘以意驭剑’的雏形么?”赵康看着断成两半的落叶,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他能感觉到,刚才那一刻,他的心意与残阳剑的灵性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就像是隔着一层薄纱,隐约触碰到了对方的存在。这种感觉很奇妙,与操控宝葫芦的界域之力完全不同——那是掌控,而这是“交流”。
接下来的三天,赵康几乎足不出户,整日沉浸在《基础剑经》与练剑中。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一遍遍地打磨基础剑式,感受着心意与剑气的联系。
残阳剑的锈迹在他的温养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剥落,剑身越来越亮,灵性也越来越强。有时赵康打坐时,它会自动悬浮在他面前,轻轻颤动,仿佛在与他交流。
宝葫芦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葫身的纹路中,多了一丝淡淡的剑元气息,吞噬能量时,竟能自动剥离其中蕴含的“锋锐”属性,转化为滋养残阳剑的养料。赵康知道,这是宝葫芦在主动适应蜀山的规则,将御剑之术的精华融入自身。
三日后,凌雪仙子如期而至。
她看着庭院中被剑气斩断的无数落叶,又看了看赵康手中灵光流转的残阳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三日之内,能引动剑鸣,剥离锈迹,你的进境,比我预想中快得多。”
她取出一柄木剑,扔给赵康:“使出你最熟练的剑式。”
赵康接过木剑,深吸一口气,将《基础剑经》的感悟融入其中,手腕一抖,使出了那招“星落”。
木剑虽无锋锐,却带着一股凌厉的剑意,划过空气时发出清越的声响,地面上的碎石被剑气激起,在空中碎成粉末。
凌雪仙子微微点头,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柄白色的玉剑,轻轻一挥,便将赵康的剑气挡下:“剑意有了,但根基还是不稳。你可知,为何同样的剑式,有的弟子能斩断巨石,有的却连薄纸都划不破?”
赵康沉吟片刻,答道:“因为‘意’的纯粹度不同?”
“不全对。”凌雪仙子摇头,“‘意’是根本,‘气’是载体,‘剑’是桥梁。三者需如臂使指,方能发挥最大威力。你现在的问题,是‘气’与‘意’脱节,剑意虽有,却无法完全通过灵力传导到剑上。”
她手腕翻转,玉剑在她手中化作一道流光,时而如清风拂柳,时而如雷霆万钧,每一招都精准地落在庭院中的石柱上,留下一个个深浅一致的剑痕。
“看好了,这是‘引气入剑’的法门。”凌雪仙子的声音伴随着剑鸣响起,“将灵力顺着经脉导入剑身,以意控气,以气驭剑,如此往复,方能做到人剑合一。”
赵康屏息凝神,将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灵力流转都记在心里。他发现,凌雪仙子的灵力运转路线,与青葫界的内力运行有相似之处,却更注重“凝练”与“爆发”,仿佛每一丝灵力都被压缩成了最锋利的剑丝。
“试着来一遍。”凌雪仙子收剑而立。
赵康依葫芦画瓢,引导灵力向残阳剑中流转。起初,灵力在经脉中滞涩不堪,刚到手腕便溃散大半,试了十几次后,才有一丝微弱的灵力成功涌入剑身。
残阳剑猛地一颤,发出一声响亮的剑鸣,剑身爆发出刺眼的银辉,竟自动悬浮到空中,围绕着赵康旋转起来!
“成了!”赵康又惊又喜。
凌雪仙子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欣慰:“你果然有剑仙之资。这‘引气入剑’,寻常弟子需苦练三月才能掌握,你竟一日便成。”
她看着空中旋转的残阳剑,缓缓道:“此剑灵性已醒,你日后需好生温养。三日后,我带你去‘淬剑池’,为它淬去最后一丝杂质。”
说完,她转身离去,留下赵康独自站在庭院中,看着空中欢快旋转的残阳剑,心中百感交集。
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如此专注地学习一门“技艺”。在青葫界,他是掌控一切的界主,力量的获取靠的是吞噬与融合;而在蜀山,他只是一个初学者,力量的增长靠的是日复一日的打磨与感悟。
这两种方式,一个霸道,一个精微,却同样能抵达力量的巅峰。
“或许,这就是我突破瓶颈的关键。”赵康伸出手,残阳剑乖巧地落在他掌心。
他能感觉到,剑身上的灵性与自己的心意越发契合,而宝葫芦中,界域之力与剑元气息也在缓慢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力量雏形。
远处,御剑堂的练剑声再次响起,与听剑坪的剑鸣、山间的松涛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动人的剑之乐章。
赵康握紧手中的残阳剑,目光望向蜀山深处云雾缭绕的剑山,眼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自己的蜀山之路,才刚刚开始。而这条路上的风景,或许比他想象中更加精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诸天从江湖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