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吏考明绩,军融同心
长安吏部衙内,案几上堆着各地县令的政绩册,苏琬琬正逐本翻阅,指尖划过 “漕渠修缮进度”“义仓存粮数”“蒙学入学率” 三栏红印 —— 这是赵正特意定下的考核标准,不看文书辞藻,只论实际民生功绩。
“渭南县令李崇,漕渠支线修通两里,义仓粮米无损耗,蒙学招了三十个异族孩童,算优等。” 苏琬琬在册子上画了圈,抬头对属吏道,“传他来长安,当着百官说说怎么让异族孩童愿上学的,也好让其他县令学学。”
属吏刚应声,门外传来脚步声,慕容芷捧着一份军册进来:“苏大人,范阳军辅营的吐蕃回纥兵训练册,你帮着看看粮草供应 —— 他们如今练得勤,每日要多两成口粮,得确保各州能及时调运。”
苏琬琬接过军册,见上面记着 “论布率吐蕃兵完成骑射考核”“阿古拉侄子阿勒泰掌回纥兵斥候队”,忍不住笑:“慕容将军把降兵训得比老卒还精神,之前谁能想到,吐蕃回纥的兵能跟范阳军一起列阵?”
慕容芷也颔首:“论布这小子有心,自己学了汉话,还编了双语口令教弟兄们,现在队列里再没因为语言闹误会的。昨日演练突袭,他带的队比老卒还快半刻,赵帅见了都夸。”
两人正说着,赵江月带着渭南县令李崇进来。李崇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吏,一身布袍洗得发白,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是蒙学孩童的作业。“苏大人,慕容将军,” 他躬身行礼,打开布包,“这是异族孩童写的‘安’字,论布的儿子论小远,如今能背十句《论语》了。”
赵江月凑过去看,作业本上的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认真,忍不住道:“李县令,你是怎么让吐蕃家长愿意送孩子上学的?之前灵州的蒙学,刚开始还有家长怕孩子被欺负。”
李崇笑着说:“俺让蒙学先生先教家长认‘粮’‘田’二字,告诉他们学会了能看懂农具使用说明,能算清租子。家长觉得有用,就愿意送孩子来了。俺还让汉族孩童带青稞饼,异族孩童带粟米糕,课间一起吃,没几日就混熟了。”
苏琬琬点头记下:“这法子好,回头让其他县令都照着做。民生新政,就得从这些实在处着手。”
午后,赵正带着赵江月去范阳军训练场。远远就听见整齐的口号声,吐蕃回纥兵和汉族兵混编列阵,论布正带着一队人练刺杀,阿勒泰则在教斥候队辨认中原地形。慕容芷指着队列:“按赵帅的意思,混编后每队设一个异族伍长,遇事能互相商量,比单独编营更齐心。”
赵正看着论布挥枪刺向木靶,动作标准,忍不住点头:“去年凤鸣坡,他还是个跟咱们拼命的吐蕃兵,如今却成了范阳军的伍长,这就是‘以心换心’。军队要威震天下,先得让弟兄们不分族群,只认一个‘保民’的理。”
正说着,训练场旁的市集传来热闹声 —— 那是慕容芷特意设的 “军市”,让附近农户来卖菜,西域商队也来卖毛毯、香料,士兵们能换些生活用品。赵江月看到论小远牵着汉族孩童的手,在市集上看铁匠打农具,铁匠还拿起刚做好的小锄头,递给论小远:“拿着玩,等你长大,就用这个种庄稼。”
论小远接过小锄头,用汉话道:“谢谢伯伯,俺要种青稞,给大家吃。”
赵正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对赵江月道:“你看,基层官考得严,军队融得顺,百姓过得安,这才是‘威震天下’的根本。之前清旧党、定边境,都是为了今天这样的日子 —— 不用刀枪,只用人心,就能守住天下。”
傍晚,长安吏部贴出考核结果,李崇等十个县令被评为 “循吏”,赏了绸缎和农具坊新造的犁。范阳军训练场的军市上,论布买了块西域毛毯,要送给教他汉话的老兵;阿勒泰则换了把中原铁刀,说要用来守边境。
(第二百五十八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雪月大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