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装父亲
林小满发现父亲的秘密时,正蹲在阳台翻旧物。那个褪色的蓝布包压在樟木箱最底层,拉开拉链,两副一模一样的老花镜滚出来,镜腿都缠着同款蓝布条。
\"这是......\"他捏起其中一副,镜面上还沾着点干涸的红油漆。父亲林建国从背后探过身,喉结动了动:\"你爷爷的。\"
那年林小满刚上初二,爷爷查出肺癌晚期。老爷子退休前是机床厂的老木匠,病床上还总念叨着车间里的刨子该上油了。医生说最后这段日子,最好能顺着老人的心意。
周末去医院,林小满撞见父亲在走廊里转圈。他穿着爷爷的中山装,领口磨得发亮,手里攥着把卷尺,正对着窗户比划:\"三公分......不对,得留五公分的缝。\"看见儿子,他慌忙把卷尺塞进裤兜,中山装的肩线明显宽了一截,晃荡得像挂在衣架上。
\"你穿爷爷的衣服干啥?\"林小满扯了扯衣襟。父亲往后退半步,后背撞在墙上:\"你爷爷今早说胡话,喊我去车间量木料。\"他低头拽了拽袖口,\"我怕他认不出。\"
爷爷果然清醒了些。看见\"老林师傅\"走进来,枯瘦的手抓住父亲的手腕,指甲在他手背上划着木纹:\"上次那个榫卯......你娘说你总弄错。\"父亲的手顿了顿,随即像模像样地拍了拍爷爷的手背:\"早学会了,您教的法子错不了。\"
林小满站在病房门口,看见父亲把爷爷的手按在自己掌心。两只手叠在一起,父亲的指节更粗些,却在模仿爷爷握刨子的姿势——食指要比其他手指更用力些,这样推出来的木料才平整。
夜里陪护,林小满趴在床边打盹。迷迷糊糊中听见父亲在哼调子,是爷爷常唱的《东方红》,跑调跑到天边,却和记忆里爷爷坐在刨花堆里哼唱的调子重合在一起。他偷偷抬眼,父亲正给爷爷掖被角,动作和爷爷以前给他掖被子时一模一样,都是先用食指把被角塞进床垫缝里。
爷爷开始频繁认错人。他指着林小满喊\"建国\",又对着父亲叫\"老头子\"。有次护士来换吊瓶,看见父亲正蹲在床边,给爷爷削苹果。果皮连成一整条不断开,最后在顶端卷成个小小的螺旋——这是爷爷最拿手的削法,父亲以前总说这是\"浪费时间\"。
\"爸,您手都酸了。\"林小满递过纸巾。父亲甩了甩手腕,苹果皮突然断了,他懊恼地皱起眉,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爷爷却笑了,浑浊的眼睛亮起来:\"建国小时候削苹果,也是这样毛手毛脚。\"
蓝布包里除了老花镜,还有本牛皮笔记本。林小满趁父亲回家做饭时翻开,第一页是爷爷的字迹:\"建国五岁,偷拿我的墨斗去缠树,摔了个狗吃屎。\"后面断断续续记着父亲的糗事,直到最后一页,换成了父亲的字:\"爸教我刨木料,说做人要像榫卯,得有分寸。\"
爷爷走的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父亲坐在床沿,握着爷爷渐渐变冷的手,嘴里还在说:\"车间新来的小李,我教他做榫卯了,比我当年学得快......\"阳光从窗帘缝里钻进来,照在父亲鬓角新冒的白发上,和爷爷最后那几个月的样子几乎重叠。
整理遗物时,林小满在爷爷的工具箱里发现个小木盒。打开一看,是个歪歪扭扭的小凳子,凳腿明显不一样长。父亲拿起凳子,指尖在凳面的刻痕上摩挲:\"我十岁做的,你爷爷骂我手笨,却一直留着。\"
那天晚上,林小满做了个梦。梦见爷爷的木工车间里,父亲穿着爷爷的中山装,正教他刨木料。刨子推到尽头时,他看见父亲的肩膀在微微发抖,就像爷爷每次看着他笨拙地握起锤子时那样。
后来林小满上了大学,学的机械设计。第一次画零件图时,他下意识地在图纸角落画了个小小的榫卯结构。教授走过来看见,笑着说:\"这可是老手艺里的智慧。\"
寒假回家,他看见父亲在阳台摆弄爷爷的刨子。夕阳把父子俩的影子投在墙上,父亲推刨子的姿势,和记忆里爷爷的身影渐渐重合。林小满走过去,接过刨子:\"爸,我试试。\"
刨花簌簌落在地上,带着松木的清香。父亲站在旁边,手背在身后,像当年爷爷看着他那样。林小满忽然发现,自己握刨子的食指,正不自觉地比其他手指更用力些。
蓝布包后来被林小满带到了学校。他把两副老花镜并排摆在书架上,有时候画图纸累了,就会拿起其中一副戴上。模糊的视野里,仿佛能看见两个重叠的身影,正蹲在刨花堆里,慢慢教他怎么把榫卯做得分毫不差。
原来有些东西从来不需要刻意去装。就像父亲模仿爷爷的样子,就像他如今握着刨子的姿势,那些藏在骨血里的牵挂,早就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长成了彼此的模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奶爸与宝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