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盛世初现
第十六章 凌烟绘影
贞观四年的春雨淅淅沥沥,将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洗得清亮。李善业撑着油伞走过承天门,看见工部官员正在丈量宫墙尺寸,准备修建凌烟阁。这个用来陈列功臣画像的殿阁,将成为这个新生帝国最荣耀的象征。
\"李大人。\"一个温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善业转身,见是秘书监魏征。这位以直谏闻名的大臣今日身着素服,手中捧着几卷文书。
\"魏公。\"李善业连忙施礼。
魏征望着忙碌的工匠,轻叹道:\"凌烟阁易建,功臣难评。陛下今早还在为功臣等次烦恼。\"
二人并肩走向史馆。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史馆内,李善业展开杜如晦临终前留下的《治国十策》。墨迹犹新,仿佛那位鞠躬尽瘁的宰相昨日才刚刚搁笔。
\"杜相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新政推行。\"魏征抚着卷册,目光悠远,\"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这些都是开创盛世的根基。\"
李善业注意到,在\"整顿吏治\"一条旁,杜如晦用朱笔添了一行小字:\"水至清则无鱼,法至严则无吏。\"
正在这时,内侍来传:\"陛下召二位大人两仪殿议事。\"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议功臣评定之事。见魏征和李善业进来,皇帝指着案上的一份名单道:
\"玄龄拟定的这份二十四功臣名单,朕总觉得有所欠缺。\"
房玄龄躬身道:\"臣按军功、政绩、资历三项评定,确实难以面面俱到。\"
\"陛下,\"魏征突然开口,\"臣以为,评定功臣不仅要看功绩,更要看德行。有些人战功赫赫,却贪墨枉法;有些人政绩不凡,却结党营私。\"
殿内一时寂静。李善业看见长孙无忌的眉头微微皱起。
李世民沉吟片刻,转向李善业:\"李爱卿,你在史馆整理档案,可有什么发现?\"
李善业谨慎地回答:\"臣近日整理武德年间档案,发现有些功臣在晋阳起兵时便追随陛下,有些则是后来归顺。若要评定等次,确实需要通盘考量。\"
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尉迟敬德大步闯入殿中,浑身湿透,却仍带着战场上的杀气。
\"陛下!臣听说有人在评功时诋毁秦王府旧将!\"
李世民不怒反笑:\"敬德还是这般急性子。来得正好,朕正要问你,若让你来评功,当以何为标准?\"
尉迟敬德昂首道:\"自然是看谁为陛下流的血多!臣身上的二十八处伤疤,便是臣的功勋!\"
魏征摇头:\"尉迟将军勇武过人,但治国不能只凭勇武。\"
眼看二人就要争执,李世民抬手制止:\"好了。朕决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仅要看军功,也要看政绩,更要看德行。\"
他站起身,走到殿门前,望着窗外的雨幕:\"这个盛世,需要文武兼备的贤臣来共同开创。\"
退朝后,李善业被单独留下。
\"李爱卿,\"李世民从案头取出一卷帛书,\"这是克明临终前给你的。\"
李善业展开帛书,上面是杜如晦的亲笔:\"盛世之基,在得人才。望君助陛下选贤任能,勿负所托。\"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伤感:\"克明直到最后,都在为这个国家操心。\"
次日,李善业开始整理所有候选功臣的档案。他发现,有些将领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在治理地方时屡出差错;有些文臣政绩卓着,却与世家大族过从甚密。
这日深夜,他正在查阅侯君集的档案,忽然发现一桩疑案。武德九年,时任右卫将军的侯君集曾在一次剿匪中,私吞了大量缴获的财物。此事当时被压了下来,档案中也只有寥寥数语记载。
李善业犹豫再三,还是将这份档案单独取出,准备次日面圣时呈报。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决定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就在他整理档案时,侯君府中,一场密谈正在进行。
\"凌烟阁功臣评定在即,\"侯君集对心腹说道,\"李善业那小子在查旧档案,若是被他翻出武德九年那件事...\"
心腹低声道:\"将军放心,属下已经打点好了史馆的人。\"
\"不够。\"侯君集眼中寒光一闪,\"要想个办法,让那小子知难而退。\"
而此时的长孙府中,长孙无忌也在与房玄龄商议。
\"玄龄,这份功臣名单,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
房玄龄沉吟道:\"侯君集战功卓着,但为人贪暴,若列入功臣,恐非百姓之福。\"
长孙无忌点头:\"我也正为此事烦恼。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若是不列,只怕寒了将士们的心。\"
就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之际,李世民却微服出宫,来到了长安西市。
在一家茶肆中,皇帝与一位布衣老者对坐饮茶。
\"先生以为,朕该如何评定功臣?\"
老者缓缓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功臣若不能为民请命,要之何用?\"
这句话,让李世民沉思良久。
三日后,在两仪殿召开的功臣评定会议上,争论达到了高潮。
侯君集亲自上殿,声言若不能列入功臣,便是对他的羞辱。
魏征则坚持认为,功臣必须德才兼备。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李善业捧着档案走进殿中。
\"陛下,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侯君集的眼中,更是闪过一丝凶光。
李善业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臣以为,评定功臣,当以民为本。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者,方为真功臣!\"
说罢,他呈上连夜整理的《功臣政绩考》,其中详细记载了各位候选人在治理地方时的表现。
李世民翻阅着考卷,频频点头。最后,他站起身,宣布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然而,就在这个决定宣布的当夜,一场针对李善业的阴谋,正在暗处悄然展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内外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